青联会客厅 互联网时代,你如何阅读?

2016-05-14 01:39
中华儿女 2016年8期
关键词:纸质数字图书馆

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技术的升级换代使得数字出版物有后来居上之势。面对冲击,传统出版物该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物是否会遇到发展瓶颈?未来出版行业发展将是怎样的江湖?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刊请来出版界有代表性的几位嘉宾,分别从各自角度来分析解读。见仁见智,以飨读者。

主持人:大家好。首先来做个问卷调查,各位目前比较偏爱哪种阅读方式?理由是什么?

童之磊:我更喜欢看电子书。算是做什么吆喝什么吧。(笑)我们中文在线的愿景是希望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获取任何想要阅读的内容,只有数字阅读可以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望。2014年国民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图书阅读率达到58.1%,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电子读物。

其实倒也不是为了数字出版吆喝,因为我是在云南长大的。对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看一本书,买一书花20多块钱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可能是一天的饭钱,很多好书还很难买到。而数字出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降低阅读成本,降低甚至消除这样的知识鸿沟。我非常期望有一天,每一個人都有公平的阅读机会,人们可以只要需要就能看到他自己想阅读的书。

胡钰:我更偏爱印刷出版物。喜欢纸质书籍的触摸感,翻动时的交流感,携带时的方便感。

呼延华:我本人偏爱纸质阅读。一,这可能与职业高度习惯,习惯成自然;二,我的阅读一般比较深入,持续时间长,如果电子阅读,眼睛非常难受;三,纸质阅读的文化气息和笔墨体验,是电子阅读很难替代的;四,纸质阅读可以伴随手写批注进行,使阅读与深入思考融为一体。

魏大威:从我个人角度讲,比较偏爱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最近几年我的工作重心也越来越多地放在数字阅读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上。现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是我们跟家人、朋友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由于大家日常工作、生活压力大,空闲时间紧张,阅读越来越趋于移动化和碎片化,我们都希望通过最少的时间成本和最便捷的方式获取资讯和知识。所以,我们馆近年来加大了移动阅读服务建设,2013年推出了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非常受读者和各地图书馆欢迎,读者可借助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方便地访问这个平台,免费获取到7万余册优质电子图书、500余种电子期刊、有声读物听书栏目等资源。

主持人:看来我们双方阵营的立场和喜好还是很鲜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数字阅读成为国民阅读的新趋势大显神通的时候,有观点认为,传统纸质阅读会更趋凋零乃至终结。各位怎么看?

呼延华:数字阅读对纸质阅读影响十分巨大,其便捷性、轻型化和随手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但反过来说,时尚永远只是时尚,时尚沉淀为经典尚需时日。我是坚定的纸质阅读派。在真正的读书人心中,可能会有数字阅读的体验,但纸质阅读仍然在其心中占有重要位置。纸质阅读日渐式微是趋势,但凋零之说过于偏颇,终结之说在当前看仍嫌危言耸听。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终结。

胡钰:尼尔·波兹曼说:“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印刷术赋予智力一个新的定义,这个定义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同时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纸质阅读或许会成为小众行为,但会永远存在。

主持人:看来您两位都比较客观。致力于数字读物的之磊会认同么?大威全力推进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服务惠民方面又有哪些举措,效果如何?

童之磊:很多传统出版机构都感受到了数字出版带来的挑战,并在积极谋求转型。但是传统的纸质阅读陪伴了我们这么多年,部分读者依然十分依赖传统的纸质阅读,甚至有人说纸质阅读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书香气。同时传统的纸质出版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丰富的作家资源、优质的内容来源等,所以我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不会终结,它反而会和数字阅读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优势互补,塑造新的出版业态。

魏大威:我认为纸质读物不会消亡,但数字读物肯定是越来越普及。就以你提到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在五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工程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和数字化成果,不断探索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形式,扩大服务半径,先后开通了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互联网电视服务,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进行合作,向全世界推出了“国图公开课”互联网电视服务。目前互联网电视服务范围已覆盖全球94个国家,有超过2000万用户。

此外,我们也在逐步加强面向基层、边疆地区的数字文化建设。去年启动的“基层图书馆数字资源提升活动”为全国县级以上基层图书馆推送总量达4TB的优秀数字资源。另外,我们近几年先后通过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与四省藏区的各级图书馆输送多达140TB的资源,还定制推送近40TB蒙、维、哈、藏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从反馈情况来看,以上服务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我们也深刻感受到数字阅读对缩小贫困地区差距、快速带动基层和边疆地区的服务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国内,我们还为遍布五大洲共22个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支持,针对海外文化中心定位和信息服务需求,遴选反映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当代社会生活的数字资源,包括古籍、现当代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网络资源等共计1TB,封装在移动硬盘中,面向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海外民众,将优秀的中华文化精华传播到全世界。

主持人:从大威的叙述看来,数字读物未来大有可为。但如果我们比较下数字出版业和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彼此之间如何取长补短?

童之磊:传统出版的优势在于内容,劣势则在于出版、发行的周期久、成本高,而在这方面数字出版行业是远远超越传统出版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版周期短,而且没有印刷成本。

数字出版业最严峻的挑战就是盗版问题。我们做过一些统计,如果在网上搜我们的一些知名作品,会发现成千上万的网站在提供。但是有多少是获得我们授权的呢?不到5%。换句话说,有超过95%都是盗版的。为了应对盗版问题,像我们中文在线团结版权人、律师、出版机构,包括版权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的“四位一体”的版权保护体系,即进行技术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在过去几年中,帮助上千位作家的上万部作品进行了有效的维权。

坦率来讲,我从来没有感受到我和出版社之间有一种战斗的关系,我觉得我们是在一个战壕里的。对于出版来讲,永远离不开两件事,一是内容,二是媒介或者是载体。中文在线做的事情,恰恰就是用更好的媒介,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更方便地获取内容。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是主旋律。未来出版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是内容融合,传统的内容和新兴内容融合,会开创更多的内容来源。过去的内容呈现形式可能只有文字,未来一定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多种内容形式、多媒体的呈现;第二,渠道融合。谈到渠道,过去我们一定会谈到新华书店,可能会谈到网上书店,但未来我们更要关注的是互联网平台,比如说手机出版平台,比如说像Kindle这样的电子书平台;第三,宣发融合。我们传统的发行方式会发生改变,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模式。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上营销,比如说粉丝的经营等等。读者每一次的消费行为和阅读过程都会被我们的平台准确记录,当再有新内容和相关内容推出时,我们可以精准营销,送到他的手上;第四,资本层面的融合。对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来说,互联网是一个动力,另外一个动力就是资本。我相信未来有两个主题非常重要,一是混合所有制,国有背景和非国有背景的企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多的新兴可能性;另外一个,就是上市并购发展。

呼延华:数字出版物便于携带,便于检索,便于查阅,这是其优势,劣势在于文化性的缺失、对眼睛的伤害以及无法沉淀下来的思索。更要命的是,数字阅读因为技术的强大力量,完整的阅读很多时候被撕裂成碎片。数字阅读的优点和缺点便是纸质阅读的缺点和优点。但二者并非不能兼容,这涉及到阅读者的个体选择和习惯。

主持人:胡钰曾经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现在作为高校的传播学教授,你从专家、研究者的角度怎么看?

胡钰:二者可以说各有千秋、各擅胜场。数字出版物的存储量是惊人的,传统出版物的审美感是引人的,两者对于当代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

主持人:胡钰的解读颇有哲学和美学的味道。我知道大威是“泡”在故纸堆中,但又琢磨着怎么把这些内容数字化起来。能否介绍下国家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发展中,与传统图书馆相比,采用哪些创新手段?

魏大威:国家图书馆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研发数字图书馆的机构之一,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跟踪、建设,2005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立项并进入实施阶段。国家图书馆拥有全世界领先的实体资源馆藏,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开展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优秀遴选高质量、具有长期保存价值以及能够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将建设成果共享给公众和各地图书馆,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同时,我们还不断优化用户的资源获取和使用体验。比如在业界颇受好评的文津搜索系统的开发与服务,有效整合了国家数字图书馆自建数据和外购数字资源,目前已超过3亿条元数据,实现了海量资源的一站获取、检索结果的多维聚类与导航、以及检索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与推送。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从数据层面的资源揭示与描述向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转变,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组织体系和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务奠定基础,实现基于元数据关联关系的知识聚合展示,使面向用户的服务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主持人:从各位的描述中,不难看到,基于信息技术的发达,传统出版物好像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可否展望下“互联网+”背景下的全民阅读将是怎样的趋势?

童之磊:全民阅读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互联网+”浪潮的影响,而数字阅读将大大加快全民阅读的普及。例如,与传统图书馆相比,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24小时为用戶提供阅读内容。单纯依靠纸质书的补充,无法彻底改变农村和偏远地区阅读资源缺乏的现状,而电子书相较纸质书更为低廉的价格也将缩小阅读的“贫富鸿沟”。

未来“互联网+”将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新媒体产品及平台在促进全民阅读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最新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多种方式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将有力推动全民阅读的普及。

我们中文在线有一个使命叫做“数字传承文明”。我们希望从最早的甲骨文、竹简、纸张,到今天的数字出版,媒介在变,但是所传承的文明和知识没有变化,人们的获益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内涵。我们希望在21世纪的数字时代,继续传承这样的使命,接过这个火炬,继续把文明传播下去。

呼延华:我永远的期望是,书香社会不要被电子社会所取代。客观而言,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商品化,使中国书香社会在上世纪80年代昙花一现之后再无建树,首先希望中国真正能有数量巨大的读书群体,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互联网+”背景下的全民阅读,只是一个现象而已,不具备可以讨论的空间。仅就趋势而言,中国仍然具有全民阅读风潮迭起的基础,5000年殷殷相继的文化和阅读传统,不会因为技术革新而变轨。阅读的复兴仍然可期。

胡钰:依托互联网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多,阅读对象更偏重信息类、知识类内容,传统出版物的阅读行为依然存在,阅读对象更偏重思想性、文化性内容。

主持人:国图作为国家级资讯重镇,传统典籍的存留保护自不待言,对于现在重点推进的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展望又是怎样的?

魏大威:“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重要机遇,同时也为文化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我们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己任,牢牢把握“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战略方向,深入贯彻“互联网+”国家战略,以“一云一库一网”为着力点,构建国家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云,聚合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与当代文化精品资源,建设中华文化资源库,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实现全国各地各类文化机构间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知共建共享,向公众提供文化资源、信息与服务的一站式获取入口,实现零门槛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正在打破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建设跨行业、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全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国图将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契机,加强与全国各地图书馆的合作,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网络体系、标准化的软硬件平台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时开展与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探索在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模式。

主持人: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大家的观点都很鲜明,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讨论。其实不管数字读物的风头正劲也罢,传统出版的日渐式微也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无论科技多么发展,我们的社会都需要有书香飘荡。不管以何种方式阅读,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猜你喜欢
纸质数字图书馆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图书馆
答数字
电子疲劳
数字看G20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