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

2016-05-14 22:39陈勇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学题条件审题

陈勇

初中数学题反映的是人们生活环境中经常见到的数量关系,为了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劳动的需求.波利亚曾经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善于解题.”现阶段,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解决能力薄弱、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少等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做出相应的改进,设计出具有创新意义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意识

初中的数学教学与小学不同,它在难度系数以及知识点的数量上都比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更上一个台阶.但是初中的数学知识点却相对的比较零碎,分布的也相对比较分散,使得许多的学生在看教材的时候,都感到没有规律可循.其实,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与其他的知识点相联系的,例如初中数学中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基本定理,像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知识点,那么对于矩形、菱形、正方形等高难度的图形的学习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同时,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含着许多的解题思路,而对解题思路及意识的良好掌握,能切实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像是分情况讨论、运用基本的数学理论概念、运用数形结合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在此我们以数相结合为例.数相结合的解题方式能有效地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直观.初中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创建简单的几何坐标等来辅助分析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在草稿纸上,让学生给各种大小、形状的多边形创建几何坐标,让学生通过坐标来得出圆的周长、角度等,进而探究出关于多边形的定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意识能够切实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增强解题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一点点地将这些有效的解题方法及思路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寻得正确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爱上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和条件的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不是学生不会做题,而是学生找不到题目给出的隐形条件,从而导致学生感觉解题的条件不够,进而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条件的培养环节重视起来,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仔细、弄清楚题目给出的条件.就一些数学题而言,它其中所包含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概念是极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认真的审题就是帮助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题目给出的隐形条件,让学生能够借助相关的解题方法找出正确的问题答案.有些初中数学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许多的干扰因素,这时就需要学生积极地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分析条件,然后再解题.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十分的马虎,有些学生则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十分的熟练,这就使得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产生轻视的消极情绪,不认真审题和分析条件就答题,等成绩出来以后又大跌眼镜,这就是不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条件的结果.由此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审题,仔细分析问题中给出的条件,然后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重点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意识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当加强对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的重视程度.首先,为培养良好的解题能力,要让学生及时地回顾解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规律.例如,在讲解学生做完的数学试卷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试卷上的这个解题的方法是怎么想到的?问题中的哪些条件给你的启发最大?在你解题的时候,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变换又是什么?为什么这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这种解题的方式还可以用在其他类型的题目上吗?你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吗?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会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回顾和反思,并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寻到新的解题规律,再把这些解数学题的规律进行及时的总结,进而形成解决类似问题的解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解题效果.其次,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条件进行更深一步的推敲和研究,以求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题目和进一步地解决数学问题,一题多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道数学题作为思考的出发点,逐步推广,将其所包含的条件和结论进行相应的转化和改变,衍生出多个与之相似的数学题.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常见的变题的方法有:条件的弱化与条件的强化、条件的代换、逆向的转化、结论的推广等等.由此来探索和研究新题目和原题目有什么样的差别、新题和原题在解题的方式上有了什么样的转变、如何得到一道合理的新题等等较为实际有效的问题.这样的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其对解题思路的理解和运用,牢固地掌握典型的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对数学题目做出进一步的钻研,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养成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能力.解题后的反思及对数学问题的总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学生解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能只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更不能光凭借题海战术来提高,而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以及实际的教学过程,实行有目的、有计划以及针对性强的教学培训,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产生解题的灵感、获取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积极地掌握不同题目的解题特点,开拓解题的思维,要做到真正地知其所以然.

猜你喜欢
数学题条件审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一道高考数学题的多种解法オ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