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莹 李萌萌
[提要] 进入20世纪后期,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养老需求增多,同时加大了社会的养老压力。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现状及产生的政府养老压力、家庭养老压力、社会养老压力等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压力;养老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3日
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压力非常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其他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还不足以快速地缓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压力。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精神需求,这就加重了家庭的负担,特别是独生子女感到巨大压力。在“421”结构的家庭模式中,对子女会有很高的经济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社会和家庭负担的加重,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加快探索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现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现象,再加上我国老龄化程度过高的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养老问题异常严峻。低出生率、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不完善都将成为阻碍养老事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1~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老年人人口数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第二阶段,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随着1960~1970年出生的人群进入中老年,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第三阶段,2051~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将稳定在31%左右。加速袭来的老龄化热浪,将加大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当下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数是退休后在家中养老,生活乏味单一。老年人依靠养老金来维持日常生活。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年轻人出去工作,照看下一代做家务的任务就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老年人的身上,几乎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普通家庭的老年人通常用电视、宠物来消磨时间。生活空间广泛的老年人可以到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经济环境较好的家庭可以让老人出去旅游,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有儿女陪伴,大部分老人的晚年生活并不是很舒适。再加上仅有的养老金并不一定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老年人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我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迅速加重。日常生活照顾、物质需要、医疗卫生护理、文化生活等需求日益增加,使养老压力日趋加重。
二、老龄化导致的养老压力问题
在老龄化现象日趋严峻的环境下,养老压力问题逐渐增多。在我国养老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三方面:政府养老压力、家庭养老压力、社会养老压力。
(一)政府养老压力
1、现有社会保障制度难于应对老龄化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养老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基本的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覆盖面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现今老龄化现象日趋加重,老年人口增多,导致养老金费用加大,社会保险基金难以维持其需要。养老保险金在社会保障总支出中占比较小,退休金难以满足生活需要。
2、老年人口过多,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逐年上升,需要支付大笔的养老金,导致社保基金严重不平衡,出现漏洞。即使发放了养老金,而较低的养老金,难以满足其物质精神需要。老年人退休后如果只依靠养老金是远远不够的。
(二)家庭养老压力
1、青年一代养老压力大。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模式,一对年轻夫妇至少需要赡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压力极大很难满足基本养老需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要和质量也有自己的要求。老年人除了需要经济上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但子女数量较少的问题成为其要求难以实现的阻碍。
2、家庭经济负担重。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子女不仅要付出精力和体力,还有经济上的需要,赡养老人同样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经济上不富裕的子女难以为老人提供舒适优越的养老环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经济上的困难是最主要的问题。不但不能提供好的养老环境,同时也降低了全家人的生活水平。
(三)社会养老压力
1、社会养老机构较少,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我国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较缓慢、数量较少、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养老院、疗养院大多数都是设施不够健、全床位短缺、环境较差、养老服务团队专业知识不足。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服务质量较差,使得老年人难以得到舒适的照料,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长期的低质量服务,缺乏关心沟通,不只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还会使老年人的精神受到伤害。
2、社会风气的恶化,子女不愿赡养老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同时也是大家应尽的义务。但现如今,不断有报道指出子女拒绝赡养老人,支付赡养费,长期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将父母赶出家门,却没有丝毫歉意。为此国家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本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却要用法律来约束,着实令人心寒。归根结底这一系列问题都与老龄化现象加剧,造成养老压力过重等问题有关。
三、养老压力问题缓解措施
(一)政府压力缓解措施
1、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金占社会保障支出比率。我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社会保障模式。现收现付的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老龄化的发展。面对养老基金增值的压力和养老金的支付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建立现代养老保险制度,以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偏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使财政负担过重。因此,适当降低养老金替代率,适应我国国情,减轻政府养老负担。同时,也要切实抓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管理、运营、监督工作,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费、财政支出、多种渠道筹资组成的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应鼓励、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可以成为日后养老的保障,减轻政府经济压力,同时缓解社会压力。
2、推迟退休年龄,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上升迅速、养老金数额巨大,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在“统账结合”的养老金制度下,依据福利最大化原则首先测算了最优的平均退休年龄,最优平均退休的测算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最优平均退休年龄的变动区55.1~60岁,而中国目前平均退休年龄为55岁,低于最优平均退休年龄。据此,我们应在保证在年轻人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推迟退休年龄,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考虑实施的政策。推迟退休年龄不只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在时间上、精力上以及经济上都得到缓解。许多老年人仍然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拥有的社会经历和知识技能,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老年人继续工作会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二)家庭压力缓解措施
1、开放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以减缓老龄化速度。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虽不是造成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但确实降低了出生率。当下我国大多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模式使子女感到很吃力,经济上更是难以维持,因此大多数子女很难为老年人提供优越的养老环境。主要原因是子女数量过少,难以照顾周全。而如果开放计划生育政策,不只可以减缓老龄化速度,同时在将来也可以分担家庭养老压力,改变家庭结构打破“421”现象。让老年人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能够追求更高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
2、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家庭的养老压力主要是经济问题,大部分家庭的经济状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出台政策,增加就业机会。有工作就意味着有了经济来源,家庭的经济水平提高,可以改善养老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活水平。
(三)社会压力缓解措施
1、健全社会养老机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增加社会养老机构数量,改善养老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增加护理人员数量,使老年人能够得到体贴舒适的照顾。社会养老机构毕竟数量有限,难以适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选择居家养老的客观依据是:城镇老年人的养老的经济来源大多为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向社会化发展。就我国社会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和老年服务社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现居家养老的现实矛盾。因此,要发展居家养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改善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建设。养老压力过大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不赡养老人的这种社会风气,已经严重的偏离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因此,应该加强宣传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老。老年人往往是最孤独的群体,是最需要关心和照顾的。赡养、关爱老年人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来强制约束的义务不是关爱而是悲哀。多多关心老人,让他们快乐地度过晚年。
四、结论
要解决老龄化背景下养老压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政府首先要逐渐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基金运营管理工作,实行一套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基金运营模式;其次减缓老龄化速度,提高出生率,减轻家庭赡养压力。推迟退休年龄,使老年人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出贡献,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同时,在建设社会养老机构的同时也要发展居家养老,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这一系列的有力条件下,年青一代也应自觉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经济上的资助,也不是社会福利待遇,而是家人的关心和照顾。所以,养老压力的解决需要政府和个人的双重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小燕.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赵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3]汤兆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D].华侨大学人文学院.
[4]蒋正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求是,2005.6.
[5]康传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与退休年龄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