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悦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在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科学追求与价值追求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一思想不仅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需要,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坐标可以从根本价值坐标、主体价值坐标和实践价值坐标三个层面来认识。
关 键 词:治国理政思想;根本价值;主体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6)08-0017-09
一、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价值坐标
所谓根本价值坐标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必须遵循的终极价值指引和最高价值标准。人类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和面向人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首先着力于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治国理政思想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指引,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群众的民生所需为现实价值取向,这是治国理政思想坚持的根本价值坐标,也是彰显治国理政思想的要义所在。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价值理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指引,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融入治国理政思想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了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阐述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所以,实现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价值理想,这是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理论源头与思想基础上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坚定,一定要有原则,有定力,守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因而其根本的价值理念就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共产主义。
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地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内涵予以强调,并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引领性的战略目标,是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依法治国,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其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地表达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4]
“中国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它包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深刻认识及庄重承诺。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鲜明地突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的主体地位,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给每个人自我实现的机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全面进步的过程,其必要条件和必然归宿就是人的发展。只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指引,坚持理论创新,才能引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要使这一最高价值理想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规范、矫正和牵引作用,帮助人们在对社会发展状态、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设计出新的价值坐标,对现存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进行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创造与重塑,从而实现对现存的社会与历史的扬弃和超越,使社会发展越来越符合人的本质要求。
(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最高价值标准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治国理政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治国理政思想过程中,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方向。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本质所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6]“我们党提出,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们。如果升学、考公务员、办企业、上项目、晋级、买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国等各种机会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没有机会,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这种情况不纠正,怎么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个社会还能有发展活力吗?我们党和国家还能生机勃勃向前发展吗?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7]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体现了其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和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指出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
(三)满足群众的民生所需是现实价值取向
满足群众的民生所需是实现和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抓手。治国理政思想以应对和解决广大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价值取向,并在不断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满足群众的民生所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对于直接从事实践活动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他们面对一种理论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这种理论与其切身利益的攸关程度,而对其最直接的判断依据就是自身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如果群众没有这种需求或者感受不到这种需要,即使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被接受,理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把关注点放在广大群众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上,因而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群众的利益主体结构和利益分配差距都发生着显著变化,因此,要将治国理政思想的关注点放在广大群众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和解答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同时也是是制定政策和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8]
以民生所需作为治国理政思想的现实价值取向,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主要目标。党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切实关注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9]
二、治国理政思想的主体价值坐标
治国理政思想要为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服务。其中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价值目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间接价值目标,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是根本价值目标。这三个层次的目标相互联系、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构成有机统一的价值目标体系。
(一)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价值目标
从主体需要的角度来看,治国理政首要的、最直接的价值目标就是发展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实践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这就决定了党的指导思想必须且必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的实践。
新常态下,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运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由此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共中央领导人,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发展阶段的时候,既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思想的新论断、新理念。它以时代特征和中国现阶段发展国情为背景,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当代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新典范,是指导当今中国新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是应对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环境变化的需要。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上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划分为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这六个时间段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及执政环境的特征,用发展着的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治国理政思想是永葆党指导思想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时代特征变化显著。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大变革的时代背景,坚持推进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使党的指导思想适应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精神,保证党的指导思想始终与时代同步,这样才能永葆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在大变革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间接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在国家政权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1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源于执政的合法性,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包括党的意识形态及其说服力、经济增长和执政绩效、政治民主化程度、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等。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扩充,才能维系一个政党执政地位的存续。由于执政的合法性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取决于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治国理政思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运用反映时代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凝聚党心民心,并创造性的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对党的先进性提出新的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治国理政思想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还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之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治国理政思想有利于克服僵化教条的思想方式,增强党的战略思维、辨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认清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使命,从而更好地把握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要求。同时,把这些规律性认识运用到党的执政实践中,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与时代的新要求相适应,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吻合。只要这样,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家目标,并对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等具体目标推进改革作了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运用反映时代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治国理政思想的先进性,是党重要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
(三)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是根本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治国理政思想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活动,从根本上来说应当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存在,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着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治国理政思想归根到底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规定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前进方向,也选择着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的进步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接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1]这段论述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早在2012年11月末,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这个民族在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我们开始了安排自己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这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2]
但是,对于一个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继而赶上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13]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14]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在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实现现阶段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理论创新活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为了理论发展而发展理论,而有着实现历史使命的现实价值指向。
三、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价值坐标
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坐标还应当从实践层面来考量。治国理政思想应当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这就从实践的角度对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方向提出了要求。
治国理政思想应当引领中国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发展目标,引领中国拓展全球视野提升世界影响力,引领中国融入世界潮流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从当代中国发展的视角来看,治国理政思想所应当确立的实践价值坐标。治国理政思想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在实践中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治理的行动指南。
(一)引领当代中国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发展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意志和凝聚力量,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引领当代中国朝着宏伟目标坚定地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15]
通过治国理政思想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治国理政思想就是结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把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引领最广大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万众一心、共创伟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各项改革发展事业面临着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随着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矛盾的日益显化,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科学理论动员和凝聚社会民众的程度,取决于它满足社会民众共同利益的需要。通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创造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新优势。
(二)引领当代中国拓展全球视野,提升世界影响力
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高度关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这使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这种新的时代条件对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同时,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用全球视野来考量中国的发展,这既是一种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视角转换,也是一种从容自信面对世界的心态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模式,也改变了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民能够平和、坦然、谦逊、自信地同其他民族和人民自由交往。这为中国用世界眼光进行自我审视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同时,要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成功实践提升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全世界都在关注和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发展进行不同的解读,希望寻找“中国奇迹”的答案。中国的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的结果。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和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认同也存在分歧。这就需要了解世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分析和借鉴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从时代发展和世界视角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赋予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以世界视域和时代特色,不断提升治国理政思想的世界影响力,从而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走向世界,在获得世界越来越多认同的基础上发挥引领世界发展的更大作用,也促进中国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引领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潮流,实现民族复兴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文明的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中国梦”。在当代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引领中国融入时代发展的大潮之中,使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现代化接轨,使中华文明的发展成为全球化时代文明多样性发展中举世公认的壮举,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梦”。
治国理政思想为中国追赶世界潮流指引正确方向。中华民族要迈上人类进步的文明大道并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时刻关注时代特征,把握时代走向,明确前进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和根本特征,准确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16]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使中国的发展更好的与世界现代化接轨,为中国融入世界潮流奠定了认同基础。
治国理政思想要顺应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当今世界,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要立足当代世界的现实基础,着眼于增创人类社会的利益和福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17]治国理政思想就是要敏锐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主动顺应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引领当代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根本价值坐标、主体价值坐标和实践价值坐标体现了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科学追求与价值追求相统一的思想过程,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现在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与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和新常态下各种挑战并存的阶段,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C].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C].人民出版社,2009.
[3][7][8][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严书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红旗文稿,2015,(20).
[5][6][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C].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R].
[12][13][15][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17]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3013-03-24.
(责任编辑:刘 丹)
Three Value Coordinates of Xi Jinping'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Dealing with Politics Thought
Ning Yue
Abstract:The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dealing with politics thought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form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onstantly realizing that 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eps pace with times,and for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bin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with practical innovation,unifying science pursuit with value pursuit.The thought not only states the objective law of own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shows the value require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tilizing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a process of unifying science with value.The value coordinates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dealing with politics thought can understand from three levels of fundamental value coordinate,subject value coordinate and practical value coordinate.
Key words:the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dealing with politics thought;fundamental value;subject value;practical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