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197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记笔记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制订生活和学习计划。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也是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上,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习得新知识的前提。例如,只有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后,才能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有进一步的明确认识。又如只有对有理数的运算掌握熟练后,无理数的运算才会熟练和准确。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预习的习惯,即便被要求预习,也只是浏览教材内容。通过教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并将之作为预习的工具,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本节课的要点,同时通过绘画主分支理顺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抓住学校预习中出现的错漏有针对性地制订自己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解题教学在本质上不是知识技巧的传授,而是解题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解题突破口的发现过程,理解解题思想方法的挖掘使用过程,使学生从会解一道题转变为会解一类题,真正学会如何解数学题。
1.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解题方法的挖掘过程
数学老师所追求的是把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体会,达到真正的理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考工具,以图形化的方式把题中所给的信息结果化,使其更好地分析、理解题意,注意知识点间的联想,综合分析产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解题思路方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解题的全部过程,达到真正的理解。
2.利用思维导图寻找解题“突破口”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的放射性结构恰好反映了大脑自然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理清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衍生出由各个知识点产生的不同解题方向,综合考虑从而得到解题的“突破口”
3.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变式过程
变式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不少学生会出现原题会做,但是变式就不会做的情况,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其中的变化与联系。思维导图能够呈现题组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题组中各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联系,从而在多次强化后自发自觉形成以题组为一个整体的知识建构,并形成解一类题的思想方法。在呈现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还能给学生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将所学过的各部分知识点有机整合、融会贯通。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也就在于此。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帮助学生总结阶段性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知识的脉络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他们就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回顾与提炼过程。在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
1.课前小组合作绘图
课前,老师提出本章复习要求,让学生以本章重点知识为主线,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意见都被考虑,每个成员都参与制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2.学生讲图
上课时,教师可以选取小组间典型的思维导图为例,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本组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提出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疑惑。在讲图过程中,通过相同知识点的组间不同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发挥思维的辐射效应,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师生共同改图
针对小组的思维导图,让大家共同分析,找出不足,加强完善。师生共同将修改过的思维导图用于复习,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和效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很好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整体把握整个知识体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系统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
参考文献:
朱敏龙.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