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娟
观察对象: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刘坤冲
观课人:五莲县实验学校 许 娟等
观课内容: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8 Section B (Reading)
观课维度:学生阅读过程参与的有效性
观课时间:2016年3月30日
观课地点:日照市岚山实验中学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非常有幸代表五莲观课团做观课报告。
针对刘坤冲老师的课,我们从22个视角,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进行了观察。下面我们将针对读前、读中和读后这三个环节,根据30份观察记录的抽样分析向各位做如下汇报:
一、阅读前
共有4个观察点,总分20分。该环节的平均得分是17.77分。具体数据如下:
分析具体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1.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和信息进入该话题,背景图式被有效激活。对文本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2.学生对于教师准备的资源和话题的介入方式反应比较积极。
当然,通过第1和第3个观察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话题的背景知识信息以及语言的准备略显不足。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观察团存在这样的困惑:
(1)在热身环节,我们看到学生兴趣高涨,但是学生的这种兴趣指向是music本身还是文本阅读?
(2)怎样有效地维持学生的热情,或者有效地把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转化为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3)导读问题的设计或者过渡语言的设计上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
二、阅读中
从具体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完成一系列分析、判断、概括等阅读任务。学生拥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从最终的达成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思维导图把握主旨大意和脉络结构。
同时,第10和第14个观察点的数据还表明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通过现场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节课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A、B类表现活跃,参与积极,能够始终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部分学生相对沉默。在本节课中,学生没有提出任何批判性问题,高阶思维没有被启迪。
我们的建议是:加强对中下层学生的关注和课堂的管理;多给学生创设跳出文本、审视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
三、阅读后
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Post-reading.
观察点5个,总分25分,平均得分23.9分。具体数据如下:
数据表明,学生由读到写的技能转化比较成功。现场展示的两位学生的作文质量较高。分析原因,一是有了之前的阅读输入,二是进入写作环节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比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这其实是一个信息收集、思路梳理的过程。这些都为后面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当然,第18和第22个观察点的数据告诉我们,若时间充裕,可给学生提供赏读文本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该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综上所述,结合最终的数据,我们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是:很好。我们对该节课中学生参与情况的整体评价是:大多数学生在该节课中能够带着兴趣和期待进入文本阅读,在过程中能够保持有效注意,倾听认真。在教师的导引下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完成一系列阅读任务,并在过程中获得文化和价值认同以及精神提升。至于有待商榷的环节,上面已经提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就是我们观课团的观课报告。感谢聆听,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周文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生自方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