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盼
摘 要: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习文本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第一课时不够重视,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此,明确第一课时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完成文本的阅读、感受文本的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安排1~2课时进行教学。课时是指连续教学的时间单位,1课时就是一堂课所占用的时间。我们习惯将学生接触的新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而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习文本的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重大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第一课时,加强对第一课时的认识,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让第一课时变得有滋有味。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应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所以这个初读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校学习要获得的一种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发挥第一课时的作用。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1)在课堂上面往往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设置好的教学步骤扫除阅读障碍,教师没有正视学生第一课时阅读中思维的灵动。(2)第一课时步骤过于程式化,方式单一。教师往往紧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低年级课堂,总是从疏通词语到疏通课文,剩下的时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每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总是如此,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为了让第一课时变得有趣味,让学生随着文本灵动起来,我们必须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
一、紧扣目标,扫清阅读障碍
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是学习语文的起步,为学生深入文本奠定了基础,是贯彻完成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第一课时进行的平稳、有效才能循序渐进地精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定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积累作为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时和课文的学习特征、教材具体文本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关系,要合理地制订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二、以课时目标为纲,结合文本,设定教学环节
单一、程式化地朗读造成了课堂的无趣,读生字词、读段落再读课文,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抑或齐读,虽然紧扣了课时目标,在努力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但是换一篇课文仍然是这个固定的模式结构,让学生脱离了文本,丧失了兴趣,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阅读思绪,没有为第二课时的深入阅读进行有层次的铺垫。第一课时的教学必须结合文本,充实基本环节,不仅要让知识层次饱满起来,也要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起来,呈现思维灵动的课堂。如何把握好各个环节呢?
1.紧扣具体文本导入课文
“激趣导入”往往是课堂环节的第一步,是唤起学生阅读期待的一步,在常态课堂上,教师往往忽略导入与具体文本的紧密度,有效的导入可以紧扣文本内容,还可以紧扣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导入。如描写景物类文章时,引导学生说说风景名胜,然后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回文本,“但是你们的介绍还只是一个名字,要想让这样的景物丰满起来,那还要进行具体介绍,今天我就来通过一个例子学习介绍景物的方法”,教师这样一引导,就紧密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回了课文。
2.正确设置各个环节的悬念
虽然第二课时中才会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但是第一课时同样应该在各个环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在生字学习时,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甚至会感受到作者的用词习惯。要让学生体会灵动的、有生命力的文字,低年级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比如轻声的运用、变调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某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自我探究词语中的轻声,让他们读出轻声的韵律。高年级主要是感受作者的用词习惯,比如,人教版教材中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大量的儿化音是老舍京味的语言艺术,让学生发现探究,再让学生把这些京味的儿化音“吆喝”出来,让学生进入文本的语言,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这样有味道地体会词语的基础上,读好段落、读好课文自然不成问题。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做到能够初步疏通文章的主要脉络,读懂文章内容。比如苏教版教材中《大禹治水》一课,可以将课文的初读任务设定为:边读边思考,大禹治的是什么水?大禹怎么治水的?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用“原因—过程—结果”的脉络,把整篇文章的主要三个段落贯穿起来,也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脉络有初步的认识。
三、灵活设置课时安排
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师要在深度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灵活变通,有些课文可以变成单课时课文,而第二课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拓展,低年级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练字写字。比如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6》,如果安排两个课时就会出现第一课时比较松散,学生耗费太多时间扫除阅读障碍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以灵活地把识字课文进行一个课时的处理,让学生在动物园的情境中,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第二课时把教学的重难点放在识字写字上,把动物的名称与识字写字同步,这样两个课时都有所侧重,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