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才能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处于不败之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为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他们思维能力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的主要时期。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地位,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条件。
一、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信任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与信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我就这样引入教学:“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有人想去北京吗?北京有许多有名的建筑物,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通过这样的设疑提问,学生都积极地讨论,课堂的气氛轻松活跃而又十分热烈。在学生说出了“故宫”“鸟巢”等建筑物后,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个著名建筑物的图片,其中有“故宫、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等,学生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建筑都十分兴奋,他们都想有一对翅膀飞到北京去看看。在学生兴致盎然时,我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认真地学习,课堂教学开展得十分顺利。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常识的他们,对生活十分熟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熟悉感与亲近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个生活中全等的图形,如,两扇大门、汽车前轮、两块瓷砖、相同的作业本、同等面值的硬币等,学生看到这些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他们都积极地发散思维,想出更多的全等图形的例子。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我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都十分积极地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与合作结合,发散学生的思维
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都是新时期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我就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由于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然后我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猜想角平分线的性质。在验证学生的猜想结果是否正确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我便让他们通过一道练习题验证小组的结论。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认真地思考,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也逐步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技能,提高数学能力与素养。
例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之后,我便带领学生去学校操场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在同一时刻阳光下学生影子的高度通过计算得出旗杆的高度。有的小组为了测量准确,就每个人都测量一遍,不同的身高高度,不同的影子高度,经过计算出来的结果还是很接近,学生都十分高兴。在户外进行教学,学生都很兴奋,他们满心欢喜地测量,在测量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计算中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以生为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主与合作学习结合,发散学生的思维;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恰当地开展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杜智瑞.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与实践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