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我们语文老师也经常感叹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它是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它往往涉及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同时,加强学科渗透,强调合作,这就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语文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尤其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调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
强调学习必须具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如:观察、搜集、查找、策划、运用、调查、组织等,因为有了这些行为,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习惯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014年5月,我们开展了以“品读四大名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七(20)班的刘雨薇读完《红楼梦》后,她评说了她最喜欢的红楼金钗:黛玉:品性高洁,人灵。宝钗:有心计,有时又很软弱,所以,缺乏大的见识,所以落到了一个悲惨境地,不喜欢她,又有点同情她。凤姐:精明强干,可惜心太狠。妙玉:狡猾,世故……所以她说,金陵十二钗,她最喜欢的是黛玉,最不喜欢的是妙玉。至于她的这一番观点有无道理,我们大可不必作一个是与非的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在主动探究中领悟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主动探究中增长了知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了读书的兴趣,又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强调学会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一个软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共同讨论”,强调“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其目的是提供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2014年12月举行的“探究江苏对联文化”活动中,八(1)班的魏玲君、王玉洁、李欣、马燕、刘娜合作完成的“春联趣谈”手抄报获得最佳创意奖,在手抄报上,她们介绍了对联的起源、种类,有关对联的传说故事,还用剪贴画、剪纸装饰自己的版面,内容丰富,设计美观。作品获奖后,她们不无感言:我们在合作中学习,我们在合作中收获。
三、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自主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学习《石壕吏》一文时,学生提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究竟有多深?于是,我即刻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查阅唐朝历史资料,找好“导演”,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老妇、老翁、差役甲、差役乙、杜甫、媳妇、孙子、致辞者、旁白,一个个活灵活现,另外,学生还配上背景、音乐,通过“演”把文字具体化了,学生对唐朝末年的民生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理解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
综合实践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式。
我在上完《观潮》一文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可为什么只有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最佳观潮时间,设置这个问题,我想是为了抛砖引玉,学生查找地理书籍,到网上查找天文地理资料。最终明白,钱塘江涌潮其实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度、径流的大小,主航道的走向和气候许多因素制约。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而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这样,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交叉、渗透,在这种新的认知方式下,学生真正提高了学习能力,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学生丰富了想象,开阔了视野,他们不仅仅在应用语言,实践语言,更是在滋润心灵,憧憬未来,创造生活。
参考文献:
侍述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