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2016-05-14 12:16李俊德马海鹰赵鑫赵永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案课题课堂教学

李俊德 马海鹰 赵鑫 赵永明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

以金川总校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数学教学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本课题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实践研究,教学的关键是抓住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目前国内许多学校都在着力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较成功的有“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他们的做法都是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变教为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真正意义上改变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将老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鉴于目前总校在外出学习的基础上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探索,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六中数学组成员经过认真论证,确定“‘学讲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初期收益很大,发现了它潜在的巨大研究价值,“学讲练”课堂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个人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意义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主要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四点:

(1)课堂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强调一开始教师要把主要任务而不是次要任务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因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

(2)课堂学习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一开始不要急于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某一类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切入点。知识是讲不完的,练习题是做不完的,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就会自己学习知识。

(3)课堂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4)课堂学习不仅把学习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也把学习内容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

(二)实践意义

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章节“学案”,打破单元章节的界限,构建有关知识整体,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提高,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增效减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主要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目标

如何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发挥。研究内容就是强化教师对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变国家的统一教材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让每一位学生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培养具备自学能力的初中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认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备较强个人能力的中学生。通过课堂“学案”使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途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的主要途径:一是每学期开学初,用一周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整合教材,编写“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学案”;二是在“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三是研究教师培训策略。让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将一带一、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保证课题研究的优质资源。四是研究课堂评价标准。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无分数A、B、C、D四等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进行评价。

(三)研究内容

“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把学习内容也看作一个系统,要求学生依据“学案”,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但“学讲练”课堂教学有一个基本设计模式。就一节课而言,基本模式为六个环节:(1)明确目标:在“学案”设计中,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式、时间、要求、检测方式,使学生自学有明确的目标。(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把简单易懂的内容学会,把不懂的疑难问题标出来。(3)课内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将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本环节和自主学习环节界限不严格。通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老师视各学习小组探究情况,将疑难问题分配给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准备后展示疑难问题,教师或学生给予点拨,或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4)自主测试: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人人清。(5)课后拓展:对数学优等生进行持续培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优等生的数学能力,为班级培养一批数学尖子生。(6)个人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研究方法

主要从集体备课入手,集体形成统一的学习“学案”,在统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班级的学习现状适当在上课过程中增减学习内容,实现因才定学,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都能满载。在学习过程中,有能力的学生指导小组其他学生的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老师在使用完每一节课的“学案”后及时进行“学案”设计反思,及时对“学案”进行修改整理,为下届老师的使用做好准备工作,实现数学组内资源共享,合力打造校本教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反复修改,形成初中数学“学案”的精品。

(五)研究过程

(1)2013年9月,我校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去永昌五中听课及学习交流,并及时召开了研讨会。会上永昌五中校长详细介绍了他们学校如何制作导学案、怎样使用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老师就导学案在制作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一致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为本、以生为主,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制作适合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导学案。

(2)2013年10月,总校外派部分教师先后去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取经,回校后老师们进行了广泛的教研、深刻地交流,感觉他们成功的做法都是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变教为学、以学促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完成了由“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学习品质的形成,最终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仍然是“学案”的引领作用。

(3)在以上学习、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整理、印发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理论基础、思想细节及操作方法,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课堂上开始实践应用。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督导小组,采用“推门课”的方式对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跟踪督导,在听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反思、改进,实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逐渐转变。在接近3个多月的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的基础上,2014年3月,学校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学讲练”教学模式指导意见》,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为老师们提供了甘肃教师学苑、校长博客等学习网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四、创新之处

1.整体构建和谐教学理论,突破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领域关于教与学策略研究的局限性。

2.为课堂教与学策略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增效减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典型范例。

3.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好地结合

五、研究措施与实践

(一)领导重视,数学组全员培训学习

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全面统筹课题的各项工作和资金保障。数学组全体老师参与课题的课堂实践,为论证课题的可行性,校长亲自带队,带领数学组全体成员和教研室成员多次到其他学校学习。作为课题负责人,学校委派到外省的学校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回到学校后进行了全校老师的培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基础。课题实施过程中,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校长带领教研人员全程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实行有针对性的“督导课”和每周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制度。为保证效果,课题组量化了听评课的具体要求。“示范课”实施网络评课,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进步,“督导课”当面评议,促使大家进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培训实验骨干教师(即名师)

实验骨干教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培训方式,由一名骨干教师(即师傅)负责一个或两个年级备课组的指导工作。

(三)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细化不同课型的具体课堂模式。

在学校课题研究新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我们考虑到了不同课型的课堂特点,因此,我们提出了“有模式不惟模式”,要求每个备课组要根据自己年级课堂内容的特点,探究具有本年级不同课型的模式。目前,课题组已经对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的“学案”如何编写,课堂如何使用等进行了研究。

(四)细化“学讲练”课堂模式评价标准

学校为此专门制订了“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本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使全组教师明白“‘学讲练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目标与行动方向,并能对全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成果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我校根据学校现有教育发展程度、学生生源情况、教师教育水平等实际,在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了课堂评价标准。

1.教学要素方面

(1)教学思想:依据新课标,贯彻新模式教学思想,体现本学科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2)目标指向:知识目标明确、能力目标突出、德育目标有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3)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因课制宜,教材重组合理科学,重难点突出且处理得当,处理好整体教学和局部探究的关系,讲授时间恰到好处,练习质高量中。(4)教学方法:方法与课型相得益彰,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运用得当且讲求实效,学生中心地位突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的引导和调适。(5)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过程充分,避免形式主义;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时间安排恰当。自主测试有实效,时间充分。

2.教学行为方面

(1)教师行为: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充满激情,教学行为规范,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且具有激励性,课堂节奏恰到好处且时间掌握准确,板书简洁且富有启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学生行为: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自主学习时间,注意力集中,思维被激活,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分享,学生兴趣浓厚,回答问题争抢有序,讨论过程效率高,组员活动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获得相应的培养与提升。

3.教学过程方面

(1)教学准备:备课充分、教材熟悉,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与生活联系紧密,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恰当引用学科最新信息。(2)教学实施:教学过程顺畅,能合理智慧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学情境设置科学有效。(3)教学反馈:课堂高效,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有个性、有创新、有亮点,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得到强化。

4.教学反思与调整

课堂教学完成后,要求每位听课教师必须填写“学讲练”听课评价,关注教师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小记或课例分析,是否根据自己的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的承继性,是否能够不断在反思与发展中向前发展。

(五)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高效,也关系着我校“学讲练”教学模式是否具有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点。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体举措是:形式化大为小。为了方便课堂管理交流,每个小组是4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自主探究时,组长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可及时协助老师督导组员完成情况;在合作交流时,小组成员先自行交流,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组长将大家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再反馈给老师。平时的教学管理按学生的数学成绩及能力将班级学生划分为3~4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小组,通过周测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即末尾下行,拔尖上行的措施,每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有所不同,达到了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

(六)研究进度

1.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9月)

(1)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

(2)分解课题,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3)申报、开题与实施。

2.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7月)

(1)各年级备课组制订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

(3)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课题检查和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5年7月)

(1)课题组负责人提交课题实验研究情况总结。

(2)课题组组织各年级备课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3)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收获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收获:

1.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师生成长的共同体,全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老师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成为习惯,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若干篇,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教师队伍;积极参与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卓有成效。

2.随着课题实验的深入,“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全校各学科推广,而且就目前通过和兄弟学校进行的统考成绩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有了大的反转,由原来被动地听老师讲变为现在由自己主动思考,先解决自己会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4.初步完成了初中三个年级的“学案”整理。

参考文献:

李伟.“学讲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5(4).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学案课题课堂教学
乡愁导学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