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2016-05-14 05:38谭鑫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低血糖

谭鑫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90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母儿65例,根据新生儿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和低血糖组,同期选取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学变化情况。 结果 糖尿病母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母儿中,低血糖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对比,糖尿病母儿低血糖组最高,低血糖组次之,对照组最低。结论 糖尿病母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母亲及新生儿的血糖均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心肌损害的风险,若新生儿合并低血糖则风险进一步加大。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低血糖;血清心肌酶;心肌损害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4(b)-0090-02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已成为孕妇妊娠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并发症,妊娠刺激糖尿病病情加重,使得隐性的糖尿病逐步显性化,进而引发严重母婴并发症[1]。新生儿低血糖就是由糖尿病母亲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若不能及时纠正新生儿低血糖症,将会引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导致社会适应力降低、永久性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发生猝死。有报道提出,糖尿病可损伤微血管,较少心脏血流量,加上胰岛素对心肌组织产生一定刺激,进而引发心肌损害,但糖尿病母亲是否会导致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的相关临床研究较为少见,心肌损害的发生与血糖的关系仍有待探究[2]。为了探究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该研究对该院近几年收治的65例糖尿病母儿进行观察研究,并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母儿65例,其中男婴35例,女婴30例,胎龄为38~41周,体质量1 480~2 710 g,排除过期产、早产、体质量过低、小于胎龄、感染、围生期窒息等影响因素。胎儿出生24 h内进行血糖监测,血糖正常患儿有27例,设置为正常组,未见其他并发症;血糖监测显示为低血糖的患儿有38例,设置为低血糖组,其中16例无明显症状,22例有明显症状表现,且持续时间在10 s~1 h之间。同期选取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血糖监测提示正常,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1.2 方法

采集患儿末梢血,选用罗氏公司提供的ACCU-CHKE电感血糖仪、针头和试纸,分别采集65例糖尿病母儿出生后的足跟血1滴,以备血糖检测,以血糖水平低于2.2 mmol/L为低血糖[3]。对于诊断为低血糖的新生儿,治疗开始后每小时检测1次血糖,血糖恢复正常后每4 h监测1次,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48 h后,改为每日检测1次,连续检测5 d。对于血糖水平正常的患儿,每日检测2次,对照组30例新生儿每日检测1次。65例糖尿病母儿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均在出生24 h内进行静脉血采集,以备检测心肌酶学指标,主要包括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3项。

1.3 诊断标准

若患儿表现出呼吸暂停、喂养困难、嗜睡、哭声微弱、体温不升、反应低下等症状则提示出现症状性低血糖,部分低血糖患儿可表现为口唇、面色苍白、惊厥、发绀等。若患儿表现出暂时性呼吸困难、反应低下、心音低钝、心率减慢等症状,则提示出现心肌损害,重症患儿可表现为呼吸急促、青紫、心力衰竭等[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igmaplot软件,考虑到所得数据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该研究采用秩和方差分析的非参数检验方法,以α为0.05的显著性水平,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母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母儿中,低血糖组又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对比,糖尿病母儿低血糖组最高,低血糖组次之,对照组最低。详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围生期窒息、感染、早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都是常见的病因。该文65例糖尿病母儿,母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问题,新生儿中38例为低血糖患儿,占58.46%,可见妊娠期糖尿病对小儿血糖的影响不能忽视。也有学者提出,抵抗素可以通过AMP使得蛋白酶激活并表达糖异生作用,从而提高机体血糖水平,而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的抵抗素水平一般低于正常足月儿,因此,抵抗素降低也可能引起患儿出现低血糖[5]。葡萄糖是胎儿出生后主要的能量来源,持续性或反复性低血糖会使机体葡萄糖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能量需要,从而刺激机体线粒体自由基,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最终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受损,尤其是脑损伤和心肌损伤。此外,围生期窒息也是引起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该研究中已将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排除在外,因此无需考虑。

临床上常使用血清心肌酶学变化来反映机体心肌损害,主要标志物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3项,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特异性最好。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与心肌细胞及组织受损的生理病理学密切相关,提示机体可能存在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病症。心肌酶指标还广泛存在于脑组织、肝脏、骨骼肌等部位,心肌损害严重者会因应激反应、低氧血症、感染、中毒、创伤等因素引起组织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细胞的能量供应将由有氧氧化型换为无氧酵解型,对细胞膜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作用,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细胞内酶流入血液中,表现为血清心肌酶增加[6]。因此,该研究选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3项心肌酶指标作为判定患儿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65例糖尿病母儿的心肌酶水平均明显比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要高,提示妊娠期糖尿病会明显提高新生儿出现心肌损害的风险。以往就有研究提出,妊娠期糖尿病累及胎儿心脏,糖尿病母儿发生心脏畸形和心肌肥厚的概率是正常妊娠足月胎儿的3倍,死产率是正常孕妇胎儿的5倍[7]。新生儿心肌损害在高倍镜下可以表现出心肌细胞排列不齐、心肌纤维肥大等特征,这可能与胎儿胰岛素表达上调、胰岛素受体亲和力上调、高胰岛素血症等因素有关。

该研究还显示,糖尿病母儿中低血糖患儿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正常患儿,提示相比血糖正常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的心肌受损更加严重。葡萄糖是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血糖不足会引起细胞代谢受阻,心肌细胞和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下会增加无氧酵解,进而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在细胞中将引起细胞酸中毒,降低心肌细胞的ATP,从而出现心肌损害。部分学者指出,机体血糖水平的下降会引起组织代谢提高,使得血液中的NEFA(非酯化脂肪酸)增加,而机体在高浓度NEFA状态下会生成过多的TG(甘油三酯),而降低血液中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也是造成心肌损害。综上所述,糖尿病母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母亲及新生儿的血糖均密切相关,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心肌损害的风险,若新生儿合并低血糖则风险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 蔡李倩,范岩峰,许榕仙,等. 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J]. 中国妇幼保健,2011,9(11):1616-1619.

[2] 应音. 足月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血糖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5.

[3] 魏继红,杨小巍,柏金秀,等. H-FABP及cTnI联合检测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后心肌损害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5,17(31):4358-4360.

[4] 李立佳,符梅竹,阎青青. 低血糖症新生儿心肌酶活性测定及临床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8(11):2025-2026.

[5] 王小杰,方敏,徐先明,等.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研究[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5(3):164-166.

[6] 徐春萍,郭爱华,路明,等. 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时血清心肌酶及多项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7(1):52-54.

[7] 蔡李倩,范岩峰,许榕仙,等.孕期营养及糖尿病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预测[J].中国妇幼保健,2011,16(11):1616-1619.

(收稿日期:2016-01-17)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