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日记渠道多巧妙点拨,教给积累的方法

2016-05-14 12:51李鹏郑燕妮
新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写日记日记笔者

李鹏 郑燕妮

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正如著名作家肖复兴所说的:“作文的提高单靠写作文不够,一定要坚持记日记。”然而在日记教学中,有的教师重字数轻内容,重篇数轻评价,重师评轻交流,造成了学生不爱写日记或应付了事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爱写日记、会写日记呢?笔者认为要以兴趣为先,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写日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不拘形式,轻松日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日记更应该不拘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写。正如圣野说的:“我觉得日记是最自由的散文,最自由的诗。”笔者要求学生写日记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找些有意思的事、有收获的事记下来就行。这样容易打消学生怕写不好的顾虑。同时,日记的格式也可以自由点,如可以让学生用图画来表示天气;如果遇上节日,也可以让学生用节日名称来代替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写完日记后,在日记旁边插上图画,画上边框,衬上背景,进行美化等等。不拘形式的日记,学生觉得好玩,愿意写,在写的过程中渐渐地爱上写日记。有个学生叫余铭伟,有一天放学后,他问我:“老师,今天我可以多写一篇日记吗?”“当然可以了!”笔者回答道。“我准备一篇写科学课上发生的事,另一篇写参加版画社团的事。”学生高兴地说。看来,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已经让学生把写日记当作是好玩有趣的游戏了。

二、关注生活,充实日记

有的学生觉得日记没内容可写,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缺乏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仔细地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观察他们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再引导学生每天在学习小组内当“小小播音员”,与组内的同学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新鲜的事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们还可以创造各种条件,举行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玩中体验,这样学生写起日记更有话可写,真情实感更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如中秋节举行博饼活动、元宵节举行包汤圆活动、读书节举行跳蚤书市活动、六一儿童节举行游园活动等。这学期刚开学不久,恰逢元宵节,笔者组织学生举行包汤圆的活动。在活动中,从材料的准备到包汤圆、煮汤圆,他们都觉得好玩,都有了亲身体验,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有趣、表达真情实感的日记。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的源泉,给学生“玩”日记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每周评点,肯定日记

学生的水平不同,写出来的日记参差不齐。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日记,发现其写得精彩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或是一段话,只要写得好,便可以用上不同的记号标画出来,如用五角星标出用得好的字词,用“珍珠串”标出写得妙的句子,用“大拇指”标出写得好的段落。还有的教师在日记上画只眼睛表示作者善于观察,画对翅膀表示作者的想象力丰富,画颗心表示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好词下面画上三角号,佳句旁边画个笑脸……让每个学生的日记上都留下一串串被欣赏、被肯定的记号。笔者还注意每周做好“班级好日记”的评比活动,利用一节课,用课件展示各种奖项得主及日记,奖项有“最美字词奖”“最佳句子奖”“最妙段落奖”“最优文章奖”等。还让学生评一评展示出来的日记。在展示中,学生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乐不可支,增强了写日记的信心。同时在展示中,学生能互相学习,在欣赏的过程中,渐渐地懂得如何写好日记。除了教师评价日记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当小评委,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提出建议。曾经有一个学生不爱写日记,写起日记来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在一次评点中,笔者发现他闪光的地方,展示他写的几个好词、几句好句。他看到自己是“最美字词奖”“最佳句子奖”的得主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得到赞赏后,他爱上了写日记,越写越多。寒假里,笔者到他家家访,他还对我说:“我在寒假要写更多的日记呢,我还想编童话呢。”“哇,太棒了,你将是未来的小作家。”笔者夸奖道。每周的评点,保持并增强了学生对日记的“玩”劲。

四、微信交流,点赞日记

想让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就要让它深入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网络、微信等已经渗入到家家户户,刷微博微信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习惯。班级微信群成了师生交流日记的重要平台。学生把自己愿意分享的日记拍下来,发到微信群,让微信群中的老师、家长、同学阅读,彼此欣赏,给予点赞。学生也可以把有意思的人、事、景、物拍下来,配上文字,发到朋友圈晒一晒。如:朱承煜小朋友在微信群中发了自己写的《爷爷炒的五花肉》———今天中午,我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很香的味道。我连忙放下书包,冲进厨房,只见爷爷正在炒我最爱吃的黑胡椒五花肉。我口水直流,忙问:“爷爷,爷爷,这肉还要多久才能熟啊?”“大概还要五分钟吧,小馋猫。”我只好在旁边等着。五分钟过得好慢啊!黑胡椒五花肉终于出炉了。我忍不住夹起一块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哇,又鲜又嫩,好吃极了!群里的老师、家长和同学看了朱承煜写的这篇日记,纷纷称赞,有的写:“看了朱承煜写的日记,我都快流口水了。”有的夸:“朱承煜小朋友的语言生动有趣。”还有的评价:“语言、动作描写细腻传神!”……一个个竖起的大拇指,一次次的鼓掌,一句句的评论……学生看到自己的日记被点赞,内心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

五、整理成册,“出版”日记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孩子们的天性,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功感,而成功感会再次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学生的日记是他们成长足迹的记录,每一篇日记都能引起学生的回忆,真可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对他们的成长而言,这些日记都是珍贵的。笔者鼓励学生“出版”自己的日记。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日记本进行装饰美化,一棵小树,一只小鸟,几朵白云,个卡通人物等,富含童趣的画面,让日记本美了不少;有的学生把每篇日记打印出来,插入精美的照片或图片,添上封面、封底和日记集的名称,形成了一本本日记书,如《快乐的音符》《成长的足迹》《小荷才露尖尖角》《朵朵花儿向阳开》等。学生不仅成了小作家,还成了小画家。每当学生“出版”了自己的日记时,笔者都及时为他们点赞,并让学生把自己“出版”的日记放在班级的一角,与教师、同学分享。课间,学生都会去翻阅其他同学“出版”的“日记书”,互相学习。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完成的日记书被欣赏,成就感油然而生,变得更自信,写起日记来更起劲了。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变换花样,引导学生当生活的有心人,重视多形式的评价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在玩转日记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让写日记成为其生活中欲罢不能的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猜你喜欢
写日记日记笔者
我会写日记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怎样写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