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忠
每年十月国庆放假期间,都有不少高一新生返回初中母校看望教师,谈及高中化学学习,有不少学生都反应有所困难,既有教学内容的不理解,也有教学方法的不适应,能否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即注重初中知识的互动又有意识利用相关知识点为高中知识的衔接打下一小部分基础呢?又为什么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
初中化学学习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记忆,识记的内容多,时间紧,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虽进行了课改,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习惯性的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性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的学习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识记向理解,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所以在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空白,讲练结合,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适应高中教学。
二、教学方法的需要
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识记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楚“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构建化学概念和规律。初中教学方法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要有意识地处理好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三疑三探和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旧知识,引起新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区别,既复习巩固了初中知识,又为高中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既便于理解记忆,又能激发兴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认识规律,而且一举两得。
三、高中教材内容的需要
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内容。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也没有以课外资料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那哪些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拓展、加深,以便和高中内容衔接,学生以后接触到这一部分知识时不那么陌生呢?
1.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初中化学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中,介绍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但对相关的周期律却没有探究,在教学中,我引导同学们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1-20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找出Ⅰ-Ⅶ主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排布的规律,并和化合价的知识相联系,从而让学生对元素的周期律有个初步的认识。
2.化合价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将氧化——还原反应分解成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安排在不同的单元里介绍,先是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介绍了氧化反应,间隔三个单元后在《碳和碳的化合物》中才引入了还原反应,并且只从反应物得氧与失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虽然有利于初中学生的理解,但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一部分知识在高一第二章节中就进行了深化,扩展了该概念的外延,不仅从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分析,更是从电子得失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如果不在初中进行铺垫,高中接受这一部分知识确实需要时间和反复练习。为了有利于高中的学习,在初中第六单元氧化——还原的教学中,除了立足于教材,我还和学生一起从得氧、失氧与化合价的关系入手,提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益于学生在高中知识中的理解。
3.离子方程式的拓展。在初中教学中,没有对离子方程式提出任何要求,但在高一第二单元中就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规律进行了强化,使学生感到非常突兀。而初中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中出现了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部分身影,尤其是在中和反应中使之形象化,学生在此对离子方程式有了初步印象,在教学中可以借助酸碱盐的知识平台有意导入离子方程式书写基本要求、规律,学生进入高中后接触到这一部分知识时可以较为轻松的接受。
初中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多想一点,多走一步,逐步完成自己教学目标,顺便衔接一点高中内容;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顺便加深一下高中知识,待到升入高中后,学生适应了高中的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
[2]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
[4]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九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