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活动情境,转变学生数学作业态度的有效方法

2016-05-14 23:39谭春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改革

谭春莲

【摘 要】在现实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班级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数学教学目标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两极分化十分显著。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学生作业态度的前提条件;而分层的作业布置,注重对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和开发,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是转变学生作业态度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数学;作业态度

目前,农村初中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复习提问——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小结——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强调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没有互动和探讨的、没有差别的课堂教学窒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表现在课外作业不认真完成,要么不做不交,要么抄袭应付检查,原因是基础差不会做,没兴趣做,或各科作业多没时间做,好些的做了也不检查,或格式不符合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通过这种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作者在课题研究中,构建了“情境活动化+分层布置作业”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数学作业态度。

一、创设活动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并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活动化课堂教学,就是结合相关教材创设形象、直观、富有趣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悉的素材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设立“看一看、做一做、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议一议、想一想、猜一猜、测一测、演一演”等系列自主有序栏目,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在“乐中学”。

1.创设情境活动,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能力。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一张包装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某些特征,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折叠找出重合的部分,从而找出相等的线段和角,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的性质,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情境活动的创设,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开发潜能,保持大脑活跃的思维状态,接受指示,从而能够对所获的知识信息进行更好的储存,使认识结构更清晰,也更好地为知识的领会、应用和综合以及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更大的空间。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开始我们这样问:老师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我们还需要许多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能帮老师画吗?想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忙活起来,不停地想着、画着,有的还和周围同学讨论着,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探讨、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协作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

3.情境活动的创设,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信心得到提升。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学生争先恐后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分层布置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1)让学困生有事可做,“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如学完数学公式,可以布置他们先背熟公式,再做一些最简单的套公式计算;学完一个几何定理,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是背熟定理,学会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描述定理。并在下一节课开始,让他们先背。这样,有了具体的让他们够得着的作业,他们会觉得数学作业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他们有能力做好。而课前的检查,再制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让他们体念成功,提升学习兴趣。

(2)让中等生提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层学生虽然踏实肯学,但反应较慢,上课能听懂,但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就有困难,综合能力较差。布置作业时应重视基础,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础技能上下功夫,以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和与此相似的变式题为主,也要有一些简单的综合题。

(3)优生学生接受能力强,基础好,应注重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布置分层作业时,侧重于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开拓智力的探索思考题,并注意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于那些较简单的基础题可以少做或不做。

三、情境活动和分层作业要融会贯通,相互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例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是在学完一般三角形全等之后的特殊三角形的判定,重点难点都是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运用。教这一节课,应该在复习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基础上引入。

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们教师要拚弃较课堂教学的陋习,想法设法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把学生带入一个个情境中进行互动、交流,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乐”中学,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这时作业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和累赘,而是一种享受,是证明自己,展现自己能力的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他们会以最大的热情把作业完成得最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陈永明.名师工作室.《数学习题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

[4]赵海燕.小议农村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中学教学参考,2011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