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莎莎
德国教育学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的行为,并与周围环境打交道。”因此,说谎作为幼儿成长时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非完全是消极的。孩子说谎,说明他开始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表现出了成长过程中的积极的一面,家长和教师不应该大惊小怪。
幼儿的说谎现象可以说是各式各样,说谎属于社会交往中的一种问题行为,反映出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互动与反馈的信息,是一种认知活动,反映了幼儿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进程。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说出的谎话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或不可理喻,既让人生气又让人感到可笑。幼儿的说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同的环境,针对不同的人和事,幼儿说谎的原因也不相同,只有正确认识说谎和对说谎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对症下药,达到既教育了幼儿又帮助他正常健康成长。
一、幼儿说谎的心理主观因素
幼儿在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他们有意说谎的行为往往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害怕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当他们因为做错了事情而即将受到惩罚时,就会产生逃避和恐惧的心理,因此用说谎来保护自己。如“小猫咪打碎的花瓶”。二是虚荣的心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经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指导,幼儿已经对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有了一定的区分,同时也知道哪些是家长和教师喜欢的,自己的哪些做法会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因此为了博得家长和教师的夸奖在自己能力还达不到的情况下便出现了有意说谎。三是不劳而获的心理。幼儿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自己的某个愿望,却因为惰性心理的作用而不愿付出劳动和努力,有意说谎似乎是一种最轻松、便捷的一种方式。因此幼儿便有意夸大、歪曲或编造事实以获取利益。
二、幼儿说谎的心理客观因素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过,说谎这一现象在形形色色的人中间就像空气一样普遍存在着。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许多虚假的现象,手机上随时可能接到的虚假链接,大街墙壁上随处可见的造假广告,这些假的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而我们家长和教师也不得不经常告诫孩子,社会上是有坏人的,有些话是假的,有些事情也是假的,因此就造成了孩子认为,社会和成人也会说谎。二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经常会给随意给幼儿许愿,而当幼儿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又不去兑现,相当于直接对孩子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说谎”的作法。父母和教师都是幼儿是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他们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也为他们的说谎骗提供了“依据”。
三、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幼儿由于年龄的因素说谎往往并没有太大的危害程度,有时候仅仅是为了炫耀或夸大自己。因此要了解各个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从爱护和发展的角度正确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说谎现象。一是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我们在处理幼儿说谎的时候,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以成人的要求对幼儿的说谎去做出判断,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保证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既要把幼儿的说谎指出来,又要教育如何去正确做事。二是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加强家园联系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是不用置疑的,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喜欢,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因此,幼儿时期的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说谎的这种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只有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教育中,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家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出现那种“别人来找爸爸,就说爸爸不在”的不正确行为。同时教师和家长之间要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不给孩子说假话的机会。对于说了谎话的孩子,也不能过于严厉,要给他们讲明白道理,让他们信任教师和家长,只有对家长和教师信任了,他们才能讲出真话,要把对幼儿的诚信教育当作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作,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爱说真话,敢说真话的孩子,让孩子知道,诚实可信是一个重要的美德,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