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行为下的内部控制优化

2016-05-14 19:10侯文哲赵越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建议

侯文哲 赵越

摘 要: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利益不一致、道德风险、机会主义行为也日渐凸显,现有的内部控制程度不足以完全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通过讨论内部控制如何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并分析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后果及其原因,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找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式。

关键词:内部控制;盈余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34-02

一、内部控制抑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产生。而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委托代理产生的同时信息又不对称,无法达成完备的契约,也无法完全监督制约管理层行为。在经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利益不一致、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行为均有可能促使管理者进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与此同时,内部控制是一个为投资方和董事会监督管理者经营行为的机制,方便平衡企业内部经营模式,尽量达到完全信息和弥补契约的不足,从而约束盈余管理行为。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大要素。其中,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内部机制、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它决定了企业营运情况和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可操作行,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决定了盈余管理的程度。风险评估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自我保护措施,企业若想长期发展,面对的不仅仅是外部的政策方向、经济环境、文化差异,还有内部的财务及各种财务指标压力,这些都会影响管理者决策。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促使管理层做出错误盈余管理决策,而风险评估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的试纸,从而提前防范风险或扼杀初期危险。这样可降低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更可促使企业稳定发展。盈余管理行为手段主要集中在会计估计的变更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要想缩小盈余管理操作空间,就要对企业整体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而规范的内控活动就有效地管制了此类会计操作行为。从企业整体经济活动出发,控制活动贯穿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流程,最直接地影响了盈余管理手段操作,因此,完善的内控活动可以最快捷地抑制盈余管理手段的操作。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枢纽,企业的信息沟通包括管理者和董事会、企业和投资人、员工和员工以及部门和部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系统平台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的真实性将日趋重视。然而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有效的信息和沟通不仅可遏止潜在风险的蔓延,也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盈余管理行为。监督是内部控制前四个环节执行的“强化剂”,监督可以找到内部控制的漏洞弥补环境不足,可以督促风险评估建设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多余代理成本和差错成本。它制衡了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权利,降低了契约问题,最终约束了盈余管理行为。

二、过度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及动因

(一)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1.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在资本市场中,不仅有资本的往来,更有信息的沟通。确保资本市场有效运行更多的是依靠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这也是潜在投资人决策的重要指标。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使财务报表失真,误导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决策,误导投资、转让、撤资,会使低效企业获得更多资金,即可能发生逆向选择问题。这干预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甚至会导致无效配置,而投资人也会因企业对外虚假会计信息使自身蒙受损失,让劣质企业侥幸存活。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减低资本市场效率。

2.对政府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管理层的不当行为会扰乱市场更会影响政府的税收;而企业的最终盈亏、财务比率及现金流情况也受盈余管理影响,使会计信息丧失可靠性、真实性,粉饰过的业绩、不真实的财报和夸大的现金流预测情况会误导投资人、债权人、董事局等相关利益人的决策,在浪费资源的同时混乱了经济社会秩序。

3.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有效的信息、及时的风险预测,而误导性信息会影响反馈及沟通的信息质量,从而阻碍整个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为抢占市场资源,管理层会选择压制财会丑闻,甚至会美化财务信息。这会使企业逐渐被动,短期看这种利好会为企业带来利益,但从长远的看,无法及时地处理问题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市场化进程,一旦问题扩大真实情况公诸于众,企业将面临崩盘、市场失去信心,甚至会承担重大的法律责任。

(二)过度盈余管理的原因

1.资本市场筹资,建立良好企业形象。我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上市条件之一就是连续三年的盈利。为了配合上市筹资,上市公司在初创时进行财务造假,改变年末盈亏情况,从而达到上市的目的。良好的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当上市公司建设处在成长期时,通过粉饰报表向资本市场传递虚假信号,以绩优股的形式更便于抬高股价。中国企业融资渠道大多是银行和资本市场,而盈余信息作为信贷标准和股市参考重要指标之一,也驱动了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

2.迎合政策,为企业扭亏避税。一方面,各地区税收政策不一致,同时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选择的空间大,为了迎合优惠条件进行收益结构调整,争取达到低税率指标,最终迂回逃税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严格把控下的会计数据将会降低盈余信息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政治成本的发生,配合监管局等行业财务指标标准,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来迎合政策。

3.经理人的管理回报。由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成果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报酬,当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业绩下降时,从经理人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达到与委托人的契约条件并匹配盈利预测目标,管理层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盈余管理,进而夸大企业利润;同时,在经营管理中,个人声望与信誉、政治前景等都是管理层的潜在报酬,这也成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

三、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优化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双重”机制

双重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降低盈余管理动机,首先要处理好企业行为和管理者之间的博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管理层不恰当的盈余管理行为。设立激励机制,激励勾连绩效,并将管理层收益与公司利益挂钩;为保企业长远利益,监督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契约达成时要明确管理层责任和企业目标。

(二)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职能

利用内部控制活动规范盈余管理行为,加强内部监督。设立审计监督部门,对内控活动、各方信息、风险评估进行监督,强化企业员工自我约束意识和监督企业的参与感。要明确企业内部各项责任并健全审计程序和监督机制,及时纠正内部控制机制的缺陷,将内部审计、监督、奖惩落实。监管部门要健全法律规范,积极检查、全面监管、及时披露盈余管理行为,强制披露资本市场不规范行为。

(三)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为资本市场服务,提供全面的信息披露形式和程序,遏制利润操作,净化会计从业环境。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和会计估计的可控空间,都为企业操作提供了平台,因此,从内部控制环境出发,国家应该完善会计准则及实施规范,避免披露财会信息时企业潜在的盈余行为;企业自身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配合资本市场号召,健全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及程序,这也是为企业自身健康形象和长远发展做铺垫。

(四)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

从内部控制监督角度出发,相较于避税、上市筹资等利益,现在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违规成本过低,因此应该加大了过度行为和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应引导上市公司严格并正确地管理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制定健全的外部监督体制和内部约束条例,利用相关法律制约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