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市会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反映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18-02 改革开以放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邓小平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为提高国民经济,在大搞农业、工业的同时,现在把现代服务业列入发展的重要区域,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我国经济所受影响比较小,但造成的经济下滑还是可见的。为促进产业链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复苏经济进步,国家及各行政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然而,在旅游业市场快速增长以及各个旅行社和旅游景点激烈竞争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旅游就是旅行和游览等系列休闲娱乐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需要,追求这种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多。而被人们推崇的休闲服务与放松娱乐产业在经济体系中是一种复杂且有序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地理、法律、历史等社会各个领域,并与餐饮业、交通业、住宿业等共存发展。
(一)古都和部分大城市旅游被重视,中小城市被忽略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部分大城市及古都城市为依托起步的。其原因,首先是这些城市受历史社会、自然条件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会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旅客的需求客观上会形成一定规模与数量;其次是这些本身具有旅游潜力的城市原有基础好,大多是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并且具有良好的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方式发达;最后是国家和当地政府通过重点建设这些主要城市,可以使这些城市为主体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说,这种以主要城市为主的接待格局是我国旅游业目前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中小城市则被忽略了。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生产力发展的聚集区,其他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不足。导致我国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一是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实力,交通运输便利,旅游经济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较大的提高;二是沿海地区与旅游中转国及国外旅游客源国的空间距离比较近,这样会有较高旅游需求度;三是沿海地区随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深入,达到了国内及各沿海地区与国外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趋紧密,使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进一步得到扩大。
(三)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许多发达国家,不仅是在旅游方面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还成为了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建立起以宪法为基础、以部门法为主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框架体系,但是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方面的法律仍然存在着严重滞后性。这些滞后性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只为了赚钱,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幌子下搞出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项目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没有法律的治理会从根本上扰乱旅游行业经营市场、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大环境的建立面临严重的挑战。这些滞后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是旅游基础法体系不成文;
2.是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执法不够严格,徇私枉法;
3.是地方性旅游立法各自为政,管理人员和不法企业相互勾结,大肆投机倒把。
(四)旅游产品单一
我国的旅游产品刚开始主要是观光,即为客户设计旅游线路,通过各大旅行社将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要素采用包价的方式整合销售。我国的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营中出现了开发的历史继承性、更新的滞后性和体系的残缺性等特点。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方面,我国主要以国内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为主,而人文景观则缺乏详细市场调研和开发。即使开发了人文景观,各地也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相互模仿,不仅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属性,而且低水平的价格竞争,造成经营效益的下滑。
(五)生态旅游发展中缺乏环保意识
优美整洁、方便舒适、轻松愉快的旅游环境,无疑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解决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生态旅游规划缺乏科学理念、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大兴土木、违法建造人造景点、破坏景观和生态系统等现象屡屡可见,从根本上违背了生态旅游业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有一些地方本身就不按规划建设,破坏了环境不说,还无法吸引游客,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某些生态旅游开发没有依法规划和建设,二是因为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二、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概念
国内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如果发展国际旅游业就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在稳定国内旅游的同时,兼顾入境旅游,再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旅游业发展有助于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要通过旅游这个载体,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和细微服务,提升全行业的文明程度。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根本利益。
(二)多层级、全方位加强旅游法制
拥有健全的旅游法律是稳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前提和保障。要加强和完善旅游立法,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地方的法律要服从国家的法律,有特殊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国家法与地方法的旅游法在规范、保障、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产业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维护及旅游监管体制创立与运行等方面要保持一致。
(三)树立环保意识
旅游就是环境的欣赏,与大自然的亲和;旅游就是服务。环境是旅游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正确处理好营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通过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举措会促使建立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优良秩序的行业风尚。关于旅游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措施。
1.签署和颁布旅游环境保护的协议及相关文件;
2.建立旅游环境及保护的研究机构;
3.召开旅游环境及保护的学术研讨会和报告会;
4.出版和发表旅游环境及保护的研究专著、教材、刊物和文章。
总之,为了把旅游业建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实现到2016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到2020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主导产业,旅游业增加值要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的发展目标,就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解决旅游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我国旅游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公共服务的功能显著提升、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使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