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祥
摘 要:大学生学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学业倦怠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预防或缓解大学生学业倦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创造良好氛围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内涵、现实表现入手,剖析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形成的原因,针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对策,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06-02
一、学业倦怠症状表现
1.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没精打采、垂头丧气、唉声叹气。重者黯然无神、面如死灰,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毫无生趣,有度日如年之感,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经常自责,看不起自己,没有自信;常伴有疲乏感、内疚感,多呈现抑郁状态。
2.行为退缩
行为退缩是问题行为的一种,可能会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影响。处于倦怠中的大学生,他们逃避学习和各种学校活动,对学校课业、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做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或者有敌对心理,认为是别人导致自己的失败。许多大学生的退缩行为是因为自我认识不准确、自我评价不客观,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很多问题,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环境气氛的作用下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或自傲心理,从而逐渐形成行为退缩。
3.成就感低
成就感主要体现在愿望与现实达到一个平衡的高度。成就感低,就是付出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心理上感到自卑。学业倦怠与低成就感结合在一起,学生就会丧失理想和学习动机,通过减少心理上的投入来抗拒改变,这时失败就会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习得性无助。处于学业倦怠状态下的学生,逃课率和暴力行为的发生频度都远远大于正常状态的学生,不仅个人生活质量差,而且给学校的学风、校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个人成才、学校的健康发展甚至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我们应对这种现象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学业倦怠的原因
1.就业环境的紧张与不公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特别复杂,许多用人单位站在利益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主观认为名校的毕业生必然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要高,人为地将普通高校里具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因此也为自己关闭了一扇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普通高校的学生还未步入社会就通过各种招聘信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认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自己学业是否有价值的怀疑最终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陷入倦怠。
2.家庭背景的贫富差距
为教育无限投入是我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在追求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下,不同家庭表现出的投资热情是一致的。对于贫困生来说,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努力学习是唯一出路,在他们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为自己赚取生活费。长此以往,难免身心交瘁,自我调适不当,导致学业倦怠。而对于家境富裕的学生而言,家庭在他身上进行的教育投资相对比较容易满足,学习机会轻而易举就能获得。个别学生虽然自身可能从小对学习投入的精力就不多,在高教普及的今天,“宽进宽出”政策恰恰就为这一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开辟了绿色通道。这些学生凭借家庭以支付金钱的方式换得了入学资格,学校又千方百计让学生顺利毕业并拿到学位。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不用心学习就轻松达到入学的目的;学生不用继续努力,就可以顺利毕业。这一现象成就了一部人的大学梦,也提高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3.校园人际关系的疏离与淡漠
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是老师跟同学的交往。在大学期间,学生与老师的实际交往基本上都在课堂上,其余时间基本没有交际。一般高校都是辅导员制,一个人负责几百个学生,不可能都面面俱到,导致师生感情联系较少。最令人不安的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容乐观,在高等教育的今天可谓生源五湖四海,语言、人文还有贫富差距等使得同学之间的交往产生分层现象。90后的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看待事物过于片面,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不当,影响大学生正确交往。
4.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畸形发展
寝室文化的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各个成员必须调整自己的个性和习惯,使大家快速融合到一起,避免冲突的发生,营造和谐寝室。教室、寝室、食堂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三个组成部分,学生每一天都会重复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单调重复的生活会使大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寝室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就成了广大大学生娱乐游戏的重要场所。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寝室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上网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娱乐活动上,只有较少数大学生表示会在寝室用电脑学习。在目前高校的寝室中,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独立课桌或是一体式床铺,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会选择在寝室学习或是上自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寝室无法提供一个安静、适合的学习氛围。寝室的过分“娱乐化”成了导致大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成因。
三、对策
1.创设积极充实的高校育人环境
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充实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助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应重点改革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对大学生除学业之外的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和压力,学会个人调节技巧,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应对挫折、释放压力。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辅导,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大学生自身不懈努力
为个人发展负责是大学生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大学生自身适应外界环境因素才能发挥作用。大学生要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