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摘 要】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课堂观察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是,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为了改善学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章首先回顾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论,指出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课堂观察技能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课堂观察 技能培养 策略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有效的课堂观察能为教育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成为其有效的起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观察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下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观察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根据课堂观察程序,按照科学完整的步骤进行观察
(一)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观察内容,了解观察任务及方法。课前会议的召开使得每位参与观察的教师对自己将要观察什么,怎么进行观察有了清楚的认识。
课堂观察并不是需要简单的一支笔和一个听课本就行了,而是要求观察者带着观察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课堂。每一位观察者要对观察内容、观察方法、操作步骤等做到充分的了解。准备越充分,观察者就越能从课堂情境中收集到更多有用且详尽的资料。
(二)课中观察
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感受课堂,诊断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一是观察的范围与对象存在差异。以往教师听课极少使用课堂观察量表,更注重反映课堂真实全貌。而引进定量观察后,由于观察的指向明确,目的性、针对性强,在观察范围上更聚焦局部,观察的对象也由原来单一的教师向师生课堂行为转变。
二是记录方式也有所不同。以往听课,我们要一边记录教学过程,一边写下即时评价。而课堂观察则需要根据观察事件的类别、观察对象选取相应的记录表格与记录方式,不需要记录教学过程,更加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三)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的主要作用在于汇集经验,启迪智慧。先由执教老师从设计目的是否达成、该如何调整等方面进行教后反思;然后,观察者个人对观察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各组派一名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分析其中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从不同角度确定观察视角
随着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的逐步深入探索,应该依据课堂观察框架确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具体观察点。同时,同一学科立足于课堂观察框架,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依据研究主题和内容的不同,又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观察视角。
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可以确定以下观察视角。
(一)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观察者必须重点观察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立足“四个视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两条视线”——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中可以设计适当的观察量表。
(二)从观察对象的要素入手
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内容,就从不同的要素进行量表的开发。像观察提问,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2]。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小学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像观察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程度,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发量表。一方面,观察学生是否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是否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三)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
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选用与调整观察量表。情境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优劣,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常常会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所设计的量表要不断地改进。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普适性太强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所以,在使用量表前必须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调整原先设计的量表,不能只是简单地为了使用量表而设计量表,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3]。
课堂观察正逐步进入中小学的课堂研究活动中,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对当前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有关课堂观察的研究在教育实践运用取向、学科内容角度分析等方面有所缺失。本文结合目前课堂观察存在的问题,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提出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具有实践价值的课堂观察策略,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堂,分析和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改善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Arthea J.S.Read, Verna E. Bergemann.A Guide to Observation Participation,and Reflection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2005.
[3]刘瑾.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J].甘肃教育,200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