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2016-05-14 22:51李永春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李永春

摘 要:文章探讨了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有关话题;叙述了正确引导、不虚美、不隐恶的教学原则;指出了历史人物教学的意义,提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还要在学生心中根植下英雄的根芽,使其成为他们人生路上学习的楷模;最后讨论了中学历史人物的教学策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还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引文,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里面去感受历史氛围和情感。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人物评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04

历史是一部由广大劳动人民用血泪铸就的人类文明的探索史,无数的人在其中前仆后继,生死相接,最终汇成历史的长河。就像一首古诗说得那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能够留下名姓,最终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的,往往是极少数的那几位。那么,他们在历史的进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推动了历史?这是历来争论不休讨论不止的问题。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些能够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并付出努力的人物被人民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而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则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得粉身碎骨。

宏大的历史叙事离不开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又是在历史人物的推动下进行的。中学历史教学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关于历史人物教学的。如何在课堂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辩证唯物论,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视角,并最终通过历史人物教学来达到正确认识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当下中学历史教学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和研究。

一、正确引导,不虚美,不隐恶

历史人物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引导,这是帮助认识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过度地虚美,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甚至将其神化的做法不可取,这样做违反了科学唯物论,容易让学生陷入历史人物主宰论,使其对历史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也容易造成对个别人的膜拜,陷入不冷静的思维中,最终损害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相反的,还有一种不恰当的观点,那就是只盯着历史人物的污点不放,给历史人物抹黑。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甚至圣贤都会有自己的短缺。然而,这才是鲜活的人物。

对学生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用历史辩证法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和认识人物,知其所以长,又知其所以短,既要让学生看到其符合历史规律的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又要让学生看到其历史局限性。从对是否推动历史发展,是否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来看,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举例来说,最近关于岳飞的争论又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这不是第一次了,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当人们都在膜拜、歌颂这位民族英雄的时候,有人指出了他镇压农民起义的历史事实,结果,后者就遭到了吐槽和攻击。这样的人往往不具备科学的历史人物观,而完全从个人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出发。岳飞被尊为民族英雄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历史现象,作为学习者应该懂得时代局限性和教育宣传的目的性,更要认识到岳飞作为“忠臣良将”的时代局限性,不能完全按照现代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他。

二、历史人物教学的积极意义

首先,增强民族荣誉感和国家自豪感。中学历史教学一方面在于认识历史的发展脉络,大概了解中国民族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则在于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没有后者,前者就失去了目的,失去了意义。当然,我们并不能为了后者而损伤前者,不能让历史失真。前者体现出的是学术规范,要求真,而后者则体现为教育本质,要求善,让学生以作为华夏子孙而感到骄傲,让学生懂得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英雄是如何影响了历史进程的,看我们的那些先祖如何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这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这种情感将最终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家的血脉和线索,成为他们精神的根,也成为团结华夏子孙的精神力量。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激励他们的成长。历史人物很容易成为影响后人的英雄楷模,如陈胜、吴广的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为激励无数后人的旗帜。无数历史人物的诞生往往是在小时候就种下了根苗,他们从评书中,从老人的口里,从书上知道前者英雄的事迹,并以此为榜样和奋斗的目标,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功绩。现在的学生同样如此,历史人物教学对于年轻的心往往具有不可想象的激励作用,可以让他们树立起理想,找到学习的标杆。

三、历史人物教学的策略

上面谈到的是历史人物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坚持正确引导,不虚美,不隐恶,以此形成正确的历史人物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人物教学呢?

第一,可利用教材插图,进行形象化教学。中学生有喜爱历史人物插图的心理特征,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师应针对这些因素,因势利导,在讲授历史人物时图文结合,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观察历史人物图,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感知和印象。教材中的人物插图虽然不能究其根本,未必就是真实的人物形象,但是插图的好处就在于,它画出了历史人物的神韵和性感,对于服装、发型、头饰都具有历史材料的意义。教材不仅有肖像图,还配有活动图,对历史人物情感、意志、性格等内心世界的刻划,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风貌,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成为沟通历史人物与学生心灵的纽带。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好使用插图教学的准备,仔细研究,要围绕插图做足功课,确保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弄懂插图的每个细节。比如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禁烟运动》时,我们让学生看有关林则徐的插图,林则徐的画像及禁烟活动图形象地再现了他面对鸦片大量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无穷灾难,为了民族利益,不畏强权与外侮,奋起抗争的光辉形象。在这幅图片中,历史人物处于风云变幻的时代,其面容表露着坚毅的禁毒决心,也凸显了对国家形势和前途的担忧。这样的插图更形象化,更能够直接地渲染历史氛围,传达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结合历史事件,从引文中了解历史人物。教材为了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丰富历史人物的形象,使其更加饱满,往往有一些直接引用,或者是历史人物自己的著述和言论,或者是引用经典的名段对人物进行褒贬,或者是史书的记载。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仔细研究这些引文,让他们从中获得历史感,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例如谭嗣同的受难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诗句虽短却充溢着视死如归,愿为追求玉碎的豪情,这对于激发学生认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李少玉.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

[2] 孙侠.中学历史教学“史论结合法”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