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摘 要] 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正是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两国的发展进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近年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已从初期的互补型产业间贸易,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转变。虽然韩国在电子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但两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在半导体、船舶制造、机电等行业中,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和韩国十分接近,两国贸易不仅有互补性,同时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如何正确处理两国贸易中因同质化而产生的竞争摩擦与纠纷,也是需要引起两国贸易主管部门重视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韩FTA将为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 中韩贸易;发展进程;自由贸易协定;结论
[中图分类号] F620[文献标识码] A
Development Cours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nd the FTA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ZHANG Fan
Abstract: A FTA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was signed and taken into effect, which is the natural result of a healthy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e structure has changed from complementary-type trades between industries to vertical-type trades inside industries. Although South Korea has a strong brand and technology strengths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narrowing, especially in semiconductor, ship building and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ies. China's technology level in these industries is very close to those of South Korea, hence, the trades are not only complementary but also competitive. Therefore, in the new and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trade frictions and disputes caused by homogenous competition is an issue deserv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both countries. As time goes on, people will see the China-South Korea FTA work for the progress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development course, free-trade agreement,conclusion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文化相通,习俗相近,两国间的贸易本应发展得很早,很快,很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韩两国贸易往来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通过香港、新加坡等第三地或第三国进行少量的间接贸易。中韩两国那时无法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其原因是人所共知的。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和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封锁政策,是中韩两国发展正常贸易关系的最大政治障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使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被打破。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后,中韩两国于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资关系。从此,中韩两国贸易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生效,正是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我们从对以往中韩贸易发展进程的分析中可以大致地把握中韩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向,使我国的决策机构和中韩贸易参与者能够顺势而为,进一步优势互补,造福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
一、中韩贸易发展进程
两国的双边贸易发展进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至建交之前。20世纪70年代以前,两国由于50年代初的那场战争、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受当时世界冷战格局的影响,一直处于相互敌对状态。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韩关系受中美建交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逐步走向缓和,双方都相向而行,积极筹备两国建交相关事宜。
第二阶段:从1992年至2001年,即两国邦交正常化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的十年间,两国贸易由民间主导向政府主导过渡,贸易额开始逐步上升,但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从而影响了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从1997年到1998年双边贸易额呈现回落的趋势。对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两国贸易发展的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完成了国内经济的调整,经济开始逐步回暖。同时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内和对外经贸政策逐步向WTO协定靠拢,中韩贸易合作的基础越来越坚实,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外贸易量越来越大,从而促成了两国贸易的高速发展。尽管这期间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进出口仍呈现上升趋势。因而在这一历史时期,中韩贸易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从2012年5月开始,中韩两国先后举行了7次事务性磋商,最终宣布FTA协商谈判的开启。2013年3月新一届中国政府走马上任。同年,朴槿惠当选韩国新一任总统。中韩双方最高领导人共同努力,推动中韩两国关系向前进一步发展。在两国新政府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韩加快了FTA谈判的速度。在完成实质性谈判,最终正式签署中韩FTA之后,中韩两国贸易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中韩相互敌对到逐步缓和阶段(1949-1992)
(一))相互敌对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由于中韩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并受到冷战格局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实习了长期的、全面的军事、经济、政治封锁与制裁。因此美国扶植下的韩国,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同中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相互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两国间只存在小规模的民间间接贸易,这种贸易不仅规模小,而且发展速度极其缓慢。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敌对关系,成为两国贸易不可逾越的障碍。
(二)逐步缓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初)
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两国关系开始逐步趋向缓和,1988年后韩国对华除间接投资增长较快之外,还尝试着开始了直接贸易和直接投资,并且规模逐步扩大。
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从中国方面来看,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此后中国对外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以及对外国消费品的需求如同火山喷发一样释放出来,同时中国政府也适时地调整了同韩国的经贸关系,允许韩国企业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投资带动了货物贸易的发展,使得中韩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与1979年相比较,到1992年建交前夕,韩国的对华贸易额已实现数千倍增长。
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国际局势由紧张走向缓和,邓小平同志于1985年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我国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面。同时,韩国也对其对华贸易政策作了相应调整,实行优惠的对华贸易投资政策,鼓励韩国工商业者来华投资,与中国进行贸易。1988年卢泰愚就任总统之后,韩国正式开始全面推行“北方外交政策”,积极接近中国。“北方外交政策”是韩国以自己为主体,本着友好的态度与中国、苏联以及东欧各国改善外交关系;主动地向实现“韩民族共同体”的方向逐渐发展对朝鲜关系,以求最终实现韩民族统一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所具有的巨大贸易潜力逐渐显露出来。同时,韩国为调整其国内产业结构和开拓新的海外市场的需要,希望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韩国把“开发西海岸计划”作为与中国共建“黄海经济圈”、改善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力图为本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口。
在这一历史时期,韩国积极推进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进程。两国主要通过以下措施为中韩邦交正常化做准备:
1.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以及韩国政府修改阻碍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对外贸易法》和《护照与移民法》等措施,推进中韩两国关系的改善;
2.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代表处;
3.1991年10月召开的第一届中韩外长会谈,为两国正式建立国家外交打下了关键性的坚实基础;
4.1992年2月中韩民间贸易协定生效,推荐民间贸易的快速发展;
5.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ESCAP)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应邀出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会见了李相玉,并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进一步为中韩建交打下了基础。
三、中韩贸易发展的起步阶段(1992-2000)
(一)迅速增长阶段(正式建交之后-1996年)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韩国对华出口产品虽然仍以汽车、钢铁化工等重工业产品为主,但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电器类产品逐渐成为贸易的核心产品。从商务部200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与1993年相比,金属制品、钢铁等出口比重降幅为12.4%,同时汽车和机械类产品的出口占比也大幅下降;而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占比增加了13.8%。从中国方面看,初期对韩出口八成以上的产品皆为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和1993年的数据对比,2000年,中国对韩出口的农林水产品比重出现15%的巨大降幅,而中国电子电器产品出口比重的增幅,超过韩国达到了23.1%,此后电子电器类产品也成为中国对韩国出口最多的产品之一。由此可见,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并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基础的互补性产业间贸易,而是在不断地变化,融合有多种贸易结构,逐渐趋于综合的高级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此外,贸易形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由民间主导转变为由政府主导。两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地、跳跃式地发展:
1.1992年9月,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关于成立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定”;
2.1994年3月,就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协议,同时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签署了双边的防止双重征税协定和航空协定;
3.1998年11月,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在五个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①推进银行保险业行业审批和监管审批的改革;②汽车整车合资合作生产项目;③核电站合作;④高速公路建设合作;⑤关于实现CDMA商业应用与普及等协议。
4.2000年10月,在首尔召开的亚欧会议上,就“全面合作新阶段”的构建达成了协议,并签订了进出口农产品卫生管理协定。
同时为了减少对美国的过分依赖,韩国政府进一步加强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在金泳三出任韩国总统之后,出台了“新经济五年计划”(1993-1998年),贸易政策由“国际化、自由化与平等竞争”转向以“重振出口、恢复出口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对华贸易投资力度,1992-2000年,韩国对华投资项目数从650个增加到2565个,占全国比重从1.33%增加到11.98%;对华直接投资金额也从1.10亿美元上升到了14.90亿美元。同时通过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放松对中国来韩国投资的限制:譬如取消韩国企业前往中国投资事先必须经“北方经济调查委员会”审核的歧视性规定,允许外国资本购买韩国的上市股票等。通过这些措施帮助中国加大对韩投资力度,两国双边贸易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
(二)回落下降阶段(1997-200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外向型的韩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韩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韩国在1998年中韩贸易中首次出现负增长。直到2000年之前,韩国虽然通过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著名的“献金爱国运动”、新总统金大中上台后对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使韩国经济从1999年起开始缓慢复苏,对华贸易也随之缓慢回升,但上升幅度依然有限。
从对外投资角度来看,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1997年的投资件数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2件,到1998年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为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周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投资规模压缩、投资期推迟或者被取消的情况。许多韩国企业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这种情况对中韩双边贸易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这10年间中韩经贸关系有起有伏,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四、中韩高速发展阶段(2001-2011)
(一))双边贸易鼎盛发展阶段(2001-2007)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韩贸易关系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2001年韩国基本完成了对国内经济的调整,韩国国内经济回暖,对外贸易以及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大,对华贸易开始快速扩张。
2.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向WTO有关规定和协议靠拢,中国逐步放开贸易经营权和与贸易相关投资措施,下调关税、减少非关税措施,使得中韩两国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增加。
3.2001年中国全面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韩国政府和众多韩资企业加大对华的投资力度;
4.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边贸易的发展,积极拓展合作范围,为合作领域与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不懈努力,同时确定在中韩之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5.在经贸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之下,2006年两国开始提出并关注中韩FTA的构想,为双边经贸关系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两国双边贸易额的角度来看,2005年两国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是建交当年的26倍,同时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768亿美元的贸易额。韩国还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国。仅过了五年时间,到2010年中韩贸易量就翻了一番,从1000亿美元急剧增长到2000亿美元。
(二)平稳增长阶段(2008-2011)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上世纪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受此影响,国际贸易市场疲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韩两国双边贸易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虽然韩国的对华贸易2008年仍保持了16.1%的增长势头,但比韩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平均增幅低了1.6个百分点。到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1409.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了16.3%。其中,韩国对华出口867亿美元,下降5.1%;自中国进口542.5亿美元,下降29.5%。韩方贸易顺差为324.6亿美元,增长124.5%。为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同时也为促进两国间更深层次的合作,中韩两国政府决定,自2008年起将两国关系由“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此,虽然两国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平稳增长的势头,而且韩国仍处于对华贸易顺差的优势地位。
从投资方面看,自2006年开始,韩国对华投资的增长势头开始逐渐减弱。这并非如外界所谣传的那样,韩国对华投资人在逃离中国,而是因为韩国企业对华的投资重心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放在“量”的扩张上面,而是更注重投资的回报率,倾向于提高现有投资的“质”。
五、中韩贸易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一)准备阶段(2012-2014年)
新时期主要是指随着中韩FTA协议基本达成一致,中韩经贸将迎来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韩FTA的发展进程主要分为以下6个阶段:
1.2004年11月,两国领导人就FTA可行性民间联合研究达成一致;
2.2006年11月召开的APEC外长会谈和中韩通商长官会谈上,就2007年起召开中韩FTA产官学联合研究达成了协议;
3.2007年3月,在首届中韩FTA联合研讨会上,两国在包括商品服务贸易、投资协定、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个方面力争求同存异;
4.2008年,一共进行了五次FTA产官学联合研究活动;
5.2010年9月中韩两国在北京召开中韩FTA第一次政府间事前协商会议;
6.2012年5月,经过7次事务协商会议,正式宣布开启FTA谈判。此后又经历11轮磋商,最终于2014年11月10日正式宣布,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已在实质内容上达成一致。
两国新一届领导人就任之后,对中韩FTA的构建做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朴槿惠政府上任之后,积极展开“推销外交”,重视同中国改善关系,尤其是改善经贸关系,促其进一步发展,公布了“新政府的新通商路线图”,其中强调了中韩FTA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6月朴槿惠总统就任伊始即对华进行国事访问,韩国中小企业代表团随访,在访华期间,发表的《中韩面向未来联合声明》明确了“高水平、全面的”中韩FTA的目标导向;2014年7月,习近平率领一个250多人的经贸代表团访问韩国,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同韩国银行签署了关于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同时中国给予韩国800亿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两国政府、企业之间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促进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以及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贸易发展的新时期(2014年以后)
虽然中韩两国推进FTA的动因各不相同,但对两国的经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从2013年中韩两国贸易情况来看:全年中韩贸易额达2288.74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137.66亿美元,同比增长6.4%,双边贸易额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1.29%,较上年增加1.14%。同时,韩对华出口方面,受家电制品(51.5%)、半导体(21.3%)、汽车(14.3%)和化工产品(11.3%)增势强劲拉动,实现了同比8.6%的增长,并刷新了对华出口额最高纪录,达到1458亿美元;比较而言韩自华的进口额仅为830.37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2.8%。在中韩双边贸易中,韩国仍保持着628亿美元的顺差优势。韩国在对外贸易中与韩国有巨额贸易逆差的国家里,中国位列第一位,同时中国也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和出口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韩两国贸易在2014年之后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进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新时期。
中韩FTA协议达成基本一致,也促进了中韩两国的优势产业和具有竞争力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两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已从初期的互补型产业间贸易,向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转变。虽然韩国在电子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但两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在半导体、船舶制造、机电等行业中,中国的技术水平已经和韩国十分接近,两国贸易不仅有互补性,同时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如何正确处理两国贸易中因同质化而产生的竞争摩擦与纠纷,也是需要引起两国贸易主管部门重视的问题。
六、结论
综上所述,以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转折点,两国贸易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总体趋势是突飞猛进。韩国成为搭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快车最成功的一个国家。两国建交,经济合作蓬勃展开,这无非再次证明,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没有稳定、正常的政治环境,发展经济合作,深化贸易往来,注定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韩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反过来又要求两国政府通过FTA谈判,让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变得更为自由,市场更为开放,两国的优势互补关系更为稳定。
值得强调的是:在经历了14轮谈判之后,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2015年2月中韩双方就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进行草签。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该FTA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这无疑标志着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进入了“FTA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中韩FTA将为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