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诤
【关键词】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目的;
背景;结果;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91—01
一、调查目的及背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自己受益匪浅,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健康、快乐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分别就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习惯与态度、教师与课堂等三个方面十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全方位地分析探究学生学习习惯在教育大环境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认识和遇到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学习环境安全缺失,环境纷扰。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23%的孩子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内心缺失依靠和安全,还有26.2%的孩子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孩子的学习环境干扰性较大;上网和随身带手机情况较为严重,这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 学习习惯能自知,学习目标有期望。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习惯不满意,并期望有所提高;有89%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但上课专心听讲的只占16.2%,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还有待于提高。
3. 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性与普遍性依然不够。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从来不记课堂笔记、不独立完成作业、不纠错的学生达到了15%。
4.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听课率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以上这些方面,小学生比初中生好一些。
5. 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定型”。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5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2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6. 缺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情况是除了几个优秀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外,不少学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是随声附和,自己根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
三、结论和建议
1. 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学困生,老师更加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辅导,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
3.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产生浓厚兴趣,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小学阶段学习经历的影响,新生中存在一定的学习畏难情绪。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学习困惑较多的学生而言,成功仍是成功之母。通过不断积累的小成功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学习充满了信心,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
4.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首先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努力转变角色,教师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合作和探究,从而逐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5.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问卷中,初一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困惑其背后的原因大多与学习方法有关,如作业不会做、比较马虎、记忆力差等,大多涉及学习方法问题。不同的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表述,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大致相同,所以,学习方法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关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