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自觉引领下的语文教师的教研方法

2016-05-14 10:05冯为民
中国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研研究语文

冯为民

“教而不研则浅”,由此可见,教研对语文教师十分重要。教师的教研应当关注教与学两大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学规律。研究就是针对问题,系统地收集资料,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教研实际上是教师对教学领域的对象、现象及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教研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搞好教研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引导教学决策科学化,有效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语文教师的教研主要是应用研究,关注的是鲜活的教学生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指导,使之更为规范、高效和有创造性。语文教师必须有教研的自觉意识,要善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不是所有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的现象都能成为教研中的问题,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才能成为教研视野中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时时处处成为有心人,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准视角,开展研究,以此来提高教研质量。在本人看来,教研自觉引领下的教研方法主要有“小题大做”“歪题正做”和“旧题

新做”。

一、小题大做—着力于小,着眼于大

有不少语文教师志向高远、气魄很大,渴望在短期内一鸣惊人,在教研上拿出像样的成果,于是千方百计在宏观领域开展研究,但往往事与愿违,结果受到打击,信心全无,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其实,语文教师的教研一定要建立在教研自觉基础上,要视教研为自己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着力于小,着眼于大,即“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细致入微地考察疑难问题,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小题的“小”,是指从细微处着眼,从教学的小处着手,研究的范围和切入点要小,但对这些“小题”却必须高度重视,在研究过程中要较真,既要做真研究,也要做实文章,不能轻视和随意,对这些“小”要另眼相看,相信研究的价值并激发创新能力。所谓大做,就是指要能以小见大,能够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实践舞台上,把小题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水平来。

语文教研怎样选准“小”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教材、关注课堂、关注自身与学生。从关注教材的角度看,教材中有太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研究能力的语文教师常常会以其慧眼发现问题,如注释错误、标点不准确、句子有毛病等,甚至有的字就可能是错别字或异体字。面对这些小题,教师也要大做,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较真,如果能坚持不懈,教师不但可以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能通过仔细研究积累丰富的学术经验,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研上有成就的教师大多是从这些“小处”起步的,是借“小”做“大”的。如对文本的研究,可以做宏观的理论研究,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借助对文本的个性化鉴赏进行研究,长此以往,不仅可以磨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而且常常会使教师有独到而精辟的发现。如果坚持好,就自然形成了大成果。而每一次对小问题的解决都是对自信心的提升,都会让自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研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自己的教研能力是逐渐提升的过程,是需要长期投入精力和时间的,需要在日常实践与研究的双向互动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而把“小”题做“大”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步。

二、歪题正做—善于把选题引向具体的研究问题上

“歪”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如“歪斜”“歪理”“歪诗”等。虽然“歪”看似贬意,但“歪”有时恰恰能从侧面反映人的超常智慧,上述词语中的“歪”正是与“正常”“寻常”“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相对而言的,某种程度上正折射出当事人的创新能力强,有非同寻常的潜力。语文教师的教研有时就需要“歪题正做”,通过“歪题正做”可以获得“东成西就”的效果,并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悟。

语文教师教研中的“歪题正做”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对一些比较大的选题,既然选定了,就要高度重视,力求做出成果来;二是对一些比较边缘化的选题,可以积极迁移,挖掘其与语文教学的关联,或从中受到启发,找到共性;三是对真正选“歪”了的题要换角度思考,千方百计引导到“正”上来,进行有效矫正。

“歪题正做”的第一要义就在于把较大的选题落实到具体的研究上来,而且要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去研究,就像挖井一样,如果常挖常弃,一口井也挖不成,而如果集中精力常挖不懈,这样挖出水的概率会更高。比如,你心气十足地选定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研究话题,但在具体研究时却感到无从下手,这时你就得学会分解,可以将它初步分解为“在读书中成长”“在参与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等,这样就稍有眉目了。然后围绕每一类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这样就能走上正道了。又如,研究“在读书中成长”这一话题时,可以聚焦于“有字书与无字书”“经典与时尚”等,可以研究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可以研究一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

“歪题正做”的第二要义就是善于迁移。如果我们在教研过程中,不慎选了“歪题”,那也要认真“正做”,要学会迁移,但这种迁移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学理念中有“为迁移而教”的共识,语文教研理念中也应该有“为迁移而研”一席之地。如“车马炮”“桥牌”“大鹏效应”等与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关系,但只要你用心想一想,是不是就会有新的看法呢?教研中不能缺少迁移,尤其是要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训,进行跨学科思考,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更可以借源头活水,让语文教研达到“清如许”之境。这类“歪题正做”虽然有时常常会走很多弯路,但却能让语文教师在深受其“累”的过程中激活思维,收获更多的教研成果。

“歪题正做”的第三要义就是语文教师的自觉意识、反思意识,选题要积极、健康,即使真正选“歪”了题,也要从正面来做,善于补救与矫正,发挥教研应有的导向作用和教研兴教作用。例如,有语文教师选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尊严丧失的必然性”,这样的选题就有点歧义,甚至是有点“歪”,如果改一改就不一样了,如“语文教学中树立教师尊严的方法”或“语文教学中教师尊严的丧失与矫治”等,就“正”了。

“歪题正做”是语文教研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研究导向,更是语文教师教研自觉的精神境界。

三、旧题新做—教研要注重反向思考

从总体上说,语文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教材、教师、学生及相关媒介,涉及的也不外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课型也不外乎必修与选修,教学情境中的课也主要包括新授、复习或指导等,但如果去关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不断变化。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说,如果能有效解决好教学领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能注入新的活水,则其研究的成果就应该是显著的。因此,旧题新做实际上是现代教学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旧题新做的具体方法应该是与时俱进、问津探源、反向思考、求深求透。

首先,语文教研要与时俱进。比如,对“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和焦点,但其实这是一个“旧题”,但就是这样一个“旧题”却存在许多未曾研究深、未曾解决好的问题。比如,想要研究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确定的干扰因素,就要研究面对不同文体,确定教学内容的困惑和解决途径等问题,还要研究不同文本形式的不同表现方式、阅读方式与教学价值等,可以说视点很多。研究时如果常常和着时代节律,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最近几年,语文教研一直关注“有效教学”,这其实也是一个旧题,语文教学一直非常关注有效性。但在新课标实施后,的确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因此,人们又再次重拾“旧题”,这其实是关注眼下的教学,解决的是大家视而不见的通病。其次,语文教研需要问津探源。“问津”是为了渡河,“探源”是为了理清脉络。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需要去“问津”,借助问津可以让自己解决疑难,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津”往往是早就存在的,也就是“旧题”,但问的艺术不同,渡河的速度与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果你在教学设计上无从下手,更缺乏艺术,那你就得学习别人的优秀设计案例,研究别人的设计理念,从中寻找解决途径,并亲自反复实践。探源就不一样了,它要求语文教师的教研直指源头,知道问题从哪里来,也应该知道向哪里去。例如,中国的启发式教学、西方的产婆术都源于把教学过程看作一种特殊的交往,一种艺术的交往,而体现交往的教学应该是有深入对话的,既讲究艺术性,又讲究心与心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关键问题的设计、细节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梯度要求、问题呈现的时机等,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语文教研需要反向思考。有许多旧题,只要进行反向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从理论上讲得懂一点教育哲学,有了哲学的智慧,就有了更多发现的空间。尤其是司空见惯的问题,如果能反向思考,可能就会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问题。比如,“问题意识”一直被大家关注,但它其实也是一个“旧题”。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个体在满足其需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缺损和障碍而使活动中断时所派生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力图觅取有关要素使缺损得到弥补,障碍得以排除,从而使得活动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要素完整化,以满足求知者的需要。满足需要的诉求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问题解决,所谓“问题解决”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的显性化。而且,在语文教研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力避以下几类问题的出现:切忌没有丰富的信息内容,又没有渗透明确信息意图的问题出现;还要避免浅问题,浅则缺乏吸引力,索然无味;避免偏问题,偏则容易抓不住重点,纠缠于枝节;避免空问题,空则虚泛无边,让人无从下手。

最后,语文教研需要求深、求透。对教材的不懈研究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教材是开放的文本,只要语文教师用心,就会常读常新、常教常新。如果始终力求在“深”与“透”上有所建树,这实际上就做到了更高要求的“新”。例如,研究《兰亭集序》的人很多,但只要认真研读,就可能有新的发现。《兰亭集序》立意高远、慧心独运,浸透着深邃的生命哲理。人生的悲剧莫过于乐而忘忧和痛定思痛,而这两大悲剧的发生恰恰是由人自身的弱点酿成的,很多人只忘情于“暂得”的欢愉,却很少关注人生的“短暂”,并不能觉察时光飞快流逝,衰老即将到来,反而容易对眼前的“所遇”感到高兴和满足。人生的深沉悲剧更在于高度关注生死却常常混淆生死,人要经常回头看,也要学会借鉴,学会创造,让人类美好的情怀成为激励后人的不竭动力。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教师不妨自己去多尝试尝试。

责任编辑:赵彩侠

zhaocx@zgjszz. cn

猜你喜欢
教研研究语文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