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提升学生跨文化素养

2016-05-14 15:47廖珂罗朝猛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平台

廖珂 罗朝猛

摘 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秉承“语言为媒,文化为根,素养为魂”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学校不仅开设特色课程,还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现已形成五大教育国际交流特色项目活动,积累了较多开展教育国际交流的经验,同时面临一些挑战。

关键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国际交流;平台;跨文化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学校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与世界对话,培养他们尊重与理解异国文化的素养,为其成长为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人才奠定基础。

一、特色项目

经过10多年的整合与提炼,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现已衍生出以下五大教育国际交流特色项目,为学生创造了“世界文化场”,使得学生的跨文化素养明显提升。

(一)MIT科技夏令营

自2000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推出了“MIT科技夏令营”活动。每年暑期,麻省理工学院都会派三位优秀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到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学校每年安排近50名学生参与此项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科技知识,还大大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感受了美国的教学方法。

(二)感知异国文化主题活动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一直致力于与歌德学院、日本驻穗领事馆等联袂开展感知异国文化主题活动,让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师生理解和融入多元文化的平台。

2000年开设日语特色课程伊始,学校就邀请日本驻穗领事馆领事小野一彦先生为日语班学生做了有关日本文化的专题讲座。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派日语班学生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各种感知日本文化的活动。

为促进德语班学生理解德国文化,学校邀请德国驻广州领事馆副领事来校讲座等。此外,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德语活动,如由歌德学院主办的“德国印象”手工作品比赛、“初识德国”大型展览、“森林之星”创意德语比赛;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主办的“中德少年大学”海报大赛,中德两国中学生交流活动,2009德国高校日、2012德国高校日;由德国驻广州领事馆主办的“纪念德国统一的T-shirt设计大赛”等。2012届德语班学生严巧临凭借出色的德语演讲才能,获得中国德语奥林匹克大赛选拔赛A2级别的冠军,2014年8月,她代表中国参加了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世界德语奥林匹克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综合能力提升活动

为切实增强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水平,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学生英语、日语、德语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流水平的活动。

学校利用“逸仙艺术节”和“博济科技节”这两个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英语诗歌朗诵、莎士比亚剧本表演、英语电影配音等活动。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内“英语角”外,学校还充分利用中山大学每周三举办的“英语角”活动,让学生与留学生进行英语会话。在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全国英语超级联赛作文比赛——“我和英语超级联赛有个约会”、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学生均获佳绩。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校每年邀请新东方学校的教师为英语特色班学生开设各类英语学习讲座。

学校定期举办“樱花节”等系列活动,例如,“日本礼仪学习”“日本和服体验”“日本料理制作”等。此外,学校经常邀请广州日本人学校师生、中山大学日本籍留学生、日资企业的日本友人来校与学生交流。

歌德学院高度重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德语教学的发展,其华南区负责人彼得·詹多克(Peter Jandok)多次观摩德语课堂并进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德语水平,歌德学院赠送了大批德语书籍、影像资料和设备,以帮助学校充实“德语角”及德语资料中心。“德语角”活动每天由外教开展德语口语练习及趣味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办德语班至今,学校举办了大量精彩纷呈的活动,如圣诞节派对、复活节派对、德语合唱比赛等。2014年,德国“大篷车”活动在学校开展了两天丰富多彩的德语语言与文化交流活动,深受学生喜爱。2015年,德语班学生应邀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城市之星”创意话剧竞赛总决赛,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四)国外游学

10多年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每年都会组织近百名特色班学生分别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游学活动。除游览国外风光景点和到相关语言培训机构学习外语外,学生游学的另一特色是到国外相关政府机构、科研单位、著名大学等参观体验,让学生全方位体验国外政治、文化、教育等。

(五)结对外国姊妹学校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圣迈克尔女中(St Michaels Collegiate School)、日本新泻大学附属中学和德国北威州威利希市莉泽迈特纳高级文理中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每年,双方都会安排师生互访,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2010年、2012年和2015年,日语班学生分批赴日本新泻县政府、新泻大学和新泻大学附属中学交流,与日本学生在新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起生活。日本的电视台与报纸深入报道了此次交流活动,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3年7月,学校有30位师生到访莉泽迈特纳高级文理中学。2013年10月,该校师生一行16人到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该校学生住进我校学生家里,亲身体验广州人的日常生活,和接待家庭的学生一起按照我校的作息时间上下学,和我校学生同上英语课、音乐课等。学校特意为德国师生准备了各种学习、文化、娱乐、观光的“套餐”。两校自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师生之间交流频繁。2014年8月,我校选派师生到该校深度交流。2014年10月15日,22位德国师生再次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交流,这种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

师生在交流中开阔视野,体验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在与世界对话中,学子的跨文化素养得到充分展示。

二、助推因素

2000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国际交流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地处中山大学南校区内,除充分利用中山大学相关机构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之外,还聘请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担任国际交流活动的指导教师。学生经常受邀参与中山大学的国际交流活动。此外,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也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他们常被邀请来校参与各种异国文化活动等。

第二,拥有国际视野的家长助推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家长大都具有比较广阔的国际视野。家长希望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激励着学校为学生打开教育国际交流的通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第三,教育国际交流特色项目厚植于特色课程之上。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国际交流特色项目是外语类特色课程建设的“衍生品”。学校开设的双外语类特色课程主要有“英·日”双外语特色课程和“英·德”双外语特色课程。一方面,特色课程的开设衍生出了系列特色活动;另一方面,特色课程需要配套的特色活动作为支撑。这样,二者互为补充,融为一体。

三、未来发展

虽然中山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国际交流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国际交流如何更加富有内涵是学校面临的挑战。对于今后的发展,学校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与突破。

首先,提高交流层次。学生交流固然重要,学校领导及教师层面的交流也不容忽视。为此,学校拟与外国姊妹学校互派“影子校长”,两校校长到对方学校跟岗交流。此外,教师之间的中长期交流是将教育国际交流引向纵深发展的抓手之一,学校将委派教师到国外或国外友好学校参加教师研修、培训,也将邀请国外学校教师来校指导外语教学与特色活动的开展。

其次,创新合作内容。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建设是其特色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在现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与国外学校合作,共同开发融和中西方文化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最后,深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领域合作。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学校拟将与国外友好学校深度合作理科类课程开发,开展“同课异构”等活动,即安排中外教师通过公开课讲述相同课程,然后组织教师观摩研讨,以此来探寻优质高效课堂,取长补短,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更加稳健。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吴婷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平台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广西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现状分析及发展途径探究
商代时期有着怎样的“国际交流”
指媒广播制胜方略浅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