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解读

2016-05-14 15:47尹佳高守林卢蓓蓉
世界教育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尹佳 高守林 卢蓓蓉

摘 要:2015年12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最新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该规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在国际教育技术界具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文章在对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美国教育信息化现状、规划的历史沿革、美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对规划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教育信息化;美国联邦教育部

一、基本框架与内容简介

2015年12月,美国颁布了主题为“为未来而学习: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Future Ready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的《2016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以下简称NETP2016)。规划的原则与2015年12月通过的《每一个孩子成功法》(Every Child Achieves Act)中的主要观点一致。

NETP由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颁布,由教育研究者、地区学校、高等教育的领导者、学科教师、企业家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参与制定。

NETP2016的基本框架由简介、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Assessment)、基础设施、总结和附录8个部分组成,其中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和基础设施为主体内容。规划希望所有学习者都有公平(Equity)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重新设计教师培养方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方面的联通(Connectivity),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建立协作领导的机制;在所有的教育机构中实施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提升技术使能的评估(Technology-enabled Assessment),使评估能嵌入数字化教学活动和资源中,提供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联通目标(见图1)。

(一)学习

学习是规划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也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在人们需要学习什么的问题上,规划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协作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关注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competencies)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引导学习者负责任、有节制、有意义、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第二,科技可以增加个性化学习的参与度,将科技与实际问题结合(利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运用科技学习课堂外的知识(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学习,科技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个人兴趣、缩小数字鸿沟,给所有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第三,规划对学习技术的未来进行了预测,指出未来将会有更多技术被运用到教育中,如游戏、虚拟现实交互、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等;第四,在通过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起E-rate项目,利用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数码设备,转消极使用为积极使用,运用通用设计实现所有学习者无障碍使用学习资源;第五,物理空间和技术使能的学习部分指出,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对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的规划和使用,确保其无线网络的覆盖、多媒体设备的摆放等能够满足未来的学习。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使所有学习者在正式及非正式场合都能参与并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富有足够的知识和创造力、行为符合伦理道德的参与者的形象投身到全球化社会中。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建立一个公平的、可获得的学习生态系统,使所有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可能;重视学习科学原理的指导作用,开发实施那些使用技术且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建立技术资源清单(inventory),并将其与预期的教育成果相匹配,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制定学习资源设计的标准,帮助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评估教育资源,以实现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的公平与可获得。

(二)教学

教学(Teaching)是主体的第二部分,是实现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

NETP2016认为技术是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方式,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力手段,其主要表现在加强师生联系、再造学习和合作的方式、缓解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状况和缩小资源获取的鸿沟、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四个方面。通过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缜密设计和考虑,技术能够使有效教学实践效果更加明显、影响力显著扩大。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给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将他们与学生、数据、内容、资源、个人专长以及学习经历联通起来,从而促进他们开展更有效的教学。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对职前及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以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用技术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能够通过在线方式获得他们所在地无法获取的教育资源,并帮助学习者选择更有效的教学和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发展一支善于进行在线和混合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为从业人员提供有关研究的信息,充分理解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兴的在线技术支持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未来在技术使能的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校任教的大学教授和教师培训规划参与者,制定一套通用的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technology competency expectations)。

(三)领导力

报告认为,只有领导者拥有了为所有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充足和适用的技术来开拓学习的视野,以此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践,这些学习和教学中的系统性革新才能够发生,这是学习和教学愿景实现的基础。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将技术使能教育(Technology-enabled Education)的理念嵌入到各级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中,构思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愿景(visions)。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所有州、区域和学校层面建立明确的战略规划关系(connections),并明确他们如何与技术关联、怎样受到技术的支持从而促进学习;领导人要充分发动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家庭、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团体、文化机构和其他有关方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制定,从而保证规划能真正反映需求;建立融资机制和规划,确保能够持续购买技术和利用开放许可的资源,领导者要具有识别力,确定哪些部分是可以被现有技术所替代的,也要注意到系统和进程中技术所不能替代的部分,并为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制定目标;为各级教育领导者建立实践社区,围绕其进行规划制定、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

(四)评估

主体第四部分是评估,主要介绍了技术使能的评估,它能够为教师、管理者、家庭,尤其是为学习者自身,提供课堂进程信息、实时反馈,能够嵌入学习、减少学习中断;可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和知识,测试更为复杂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内省能力,如坚韧性、自律性等),并且具有更好的可获得性。

从评估时机(timing)、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路径(pathways)、反馈(feedback)、对象类型(item types)五个方面对比下一代数字评估(next generation digital assessment)与传统纸笔评估(traditional paper and pencil),两者主要区别如下(见表1)。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教育系统借助技术的力量来确定值得测量的对象,并使用评估数据促进学习。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启用持续收集和分享教与学提升信息的评估模型时,要修改实践、政策、法规,确保隐私和信息安全;设计、开发、实施学习仪表盘(learning dashboards)、应答系统(response systems)和沟通路径(communication pathways),为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促进学习成就和教学实践;创建并验证一个整合(integrated)系统,用于设计和实施对于21世纪学科专长和能力的复杂方面(complex aspects of 21st century expertise and competencies)有效、可靠、成本效益好的评估;应展开探究嵌入式评估技术如何在评估复杂能力时激励和吸引学习者的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包括仿真模拟(simulation)、合作环境(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s)、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游戏和认知型导师(cognitive tutors)等。

(五)基础设施

技术使能的学习、教学和评估需要健全而具灵活性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是为保证师生获得随时可用的、高速联通的网络和设备。除了网络和设备,学习基础设施还包括数字化学习内容、促进教育工作者和领导专业发展等在内的其他资源。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使所有学习者和教育者能够获得满足其随时随地学习需要的、全面而健全的基础设施。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促进无所不在的联通方面,规划将目光转向促进学校和家庭学习的无缝化(seamless),普及家庭的宽带接入在强有力的学习设备方面,鼓励学生在学校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在高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方面,提出使用开放许可的教育资源(openly licen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通过有责任使用协议(Responsible Use Policies,RUP),确保了网络、设备的有责任使用和对学习者隐私的保护,并教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在对学生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软件开发者明确数据隐私、机密性、安全实践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认为学校和区域有义务将学校或第三方需要收集学生的哪些数据以及数据的用途告知学习者和家长,政策要规定谁可以获取数据并让学生和家长知晓自身权利和义务;在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指出要继续建立互通性系统(interoperable systems)和数据互用标准。

(六)总结

首先,规划的关注点为通过技术而变革学习经历,从而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可获得性。规划对“公平”(equity)和“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进行了定义,认为教育公平(equity in education)是指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重点放在缩小成就差距(achievement gaps),消除学生种族、民族(国籍)、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特征)、健康状况、英语语言能力、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等差异造成的障碍;可获得性是指面向所有学习者的、支持教育内容和活动并使其能够获得的应用程序、设备、材料和环境的设计。除了使残障学生能够使用内容和参加活动之外,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如英语学习者、农村地区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技术可以通过嵌入式援助(embedded assistance)支持资源的获得,如文本转语音、音频和数字文本格式的教学材料、差异教学(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项目、自适应测试或其他技术援助工具(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

其次,规划认为教育的相关方包括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师、研究人员、高校领导、技术开发人员、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学生及其家人等相关利益者,在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都应该是创新和探索的孵化器;教育者应在学习中扮演合作者的角色,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领导者应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报告尤其强调,各方应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美国教育的发展。

总的来说,规划描述了一个“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见图2),包含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基础设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础设施提供的健全且无处不在的连接、设备、资源,以及资源可获得性和各方可联通性的支持下,具备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的领导者调动各教育相关方了解学习者真实需求,对教育进行规划和设想,而后由符合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能够应用技术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师将规划付诸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的反馈。整个过程的实施都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范畴内进行,均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所有的教育相关方、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等都参与其中,共同促进所有学习者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资源可获得,保证学习活动随时随地发生。

美国联邦教育部前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在规划开篇指出,“如果技术革命只是服务于那些有良好经济和教育条件的家庭,那它并不能被称为革命。”因此,一言以蔽之,NETP2016的核心目标为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

二、背景分析与评价

(一)NETP的发展历程

1996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联邦教育部首次发布了NETP,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信息高速公路规划。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NETP2000提出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2004年,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人们开始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缩小技术与应用间的鸿沟,NETP2004开始着力加强师资培训。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教育财政支出大幅缩减,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低谷。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他期望通过教育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倡导使用技术解决问题,避免社会危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因此,NETP2010肩负着改变美国教育体系的责任,出发点由学生转变为学习,关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见表2)。

现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保持相对强劲发展势头,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紧缩状态已经结束,就业情况开始好转,家庭净资产大幅回升[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数据,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2.2%,科技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3]。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总额为68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3亿美元(增幅达1.9%),较2013年增长了30亿美元。教育财政预算的持续增长反映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从而迎来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NETP 2016认为技术将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技术重塑教育,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系统的全员化、标准化、体制化。结合美国NETP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NETP 2016符合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由准备到普及再到规范应用期,最后走向全面变革和稳健发展的变化规律。

(二)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美国历来重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上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2003年,美国公立学校已全部实现联网。NETP 2016充分认可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总结了国家在利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第一,在国家观念方面,教育信息化讨论的关注点已经从技术是否应该应用于学习转变为如何使用技术促进学习;重视学习科学研究,通过学习科学的进步了解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哪些个人和环境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成功。

第二,在学习方面,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个性化学习,在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速度学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为未来组织和主导自己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在评估方面,复杂的软件逐步使评估能够适应个体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并提供近乎实时的结果。

第四,在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更加了解了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面对这些必备知识、技能与能力,开展职前教师培养规划和专业学习,提升了教育工作者使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信心,丰富了经验。

第五,在基础设施方面,确保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都联通高速网络,这将成为学习创新的基础;数字设备计算能力增强的同时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供了高质量的互动教育工具和应用程序;技术促使人们重新考虑物理学习空间(physical learning spaces)的设计,以承担学习者、教师、同伴和导师间新型的、扩展的关系。

规划中指出,“这是使用技术促进超越阶段、地域、身份背景的学习的最好的时代。”这是美国对其国情的充分、正确的认识,也是规划提出的依据。

(三)NETP2016肯定技术的革命性作用

美国通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发展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技术在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技术的规划必须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层面进行,要通过技术使得对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成为可能。

规划提出了“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将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转变为教育系统的基础成分,开始进行教师教育体制的系统性变革,解决学习者家庭的上网问题,并关注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规划不仅充分认识到了时代带来的机遇,也深刻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巨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三、启示与借鉴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着投入高额资金但收效不明显、教育不均衡、资源质量不高、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4]。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5],NETP 2016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关注资源质量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重任。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6]。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第一,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和公共性原则,使学生(尤其是不通过网络就无法享有优质师资资源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优质的教育;第二,关注通用设计的应用,学习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提出的关注与学习动机、过程、内容、结果密切相关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参与方式的三原则[7],使特殊群体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学习;第三,要制定通用的学习资源标准,增强跨平台使用的可操作性,扩大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制作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获取公立体系的订单,使教育资源建设更加市场化,提升教育资源质量。

(二)树立整体观念,号召各方参与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要素相互协调,号召各方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保障,学生和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第一,要关注学生出现的新数字鸿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第二,注重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和职前教师培训,为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第三,领导者(特别是学校校长)要具有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和顶层设计能力,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第四,学校、教师、家庭等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反馈,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第五,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各方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各自作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NETP2016提出技术是转变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缜密设计和思考,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积极作用。面对新时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国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8]。我国应大力促进教师培训系统性改革,关注教师利用技术实现有效教学的能力。第一,确保教师培训项目的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增强教师专业学习。将技术整合到教师培训全过程,在数字化的环境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第二,为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保证教育工作者获得充足的技术支持,能够将他们与人、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活动联通起来。第三,提供持续性的、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始终的教师培训。使用“协作、连贯、持续的”教师专业学习取代“偶发、低效的”教师专业发展[9]。第四,制定教师技术能力通用标准。由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育者等共同协作,制定一套明确的教师技术能力通用标准,培养一批面向未来技术使能的学习需求的教育者。

(四)转变评价方式与内容,发挥技术在评价中的作用

NETP2016 提出“技术使能的评估”,通过技术测量那些难以测量的能力,使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例如,应用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个性化测验,为每一个被试对象构造一份最优测验,从而对被试对象的水平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还可以收集学生自适应测试的数据,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CAT在美国的应用已是常态,如美国州立K-12教育测评、研究生资格考试(GRE、GMAT)等,但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考试使用机考水平较低。此外,应考虑将模拟、协作环境、虚拟世界、教育游戏等学习方式嵌入到评价中,打造学习和评价的无缝连接,提供学生实时的反馈。同时,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伴随式评价。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同样,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威廉·C.杜德利, 赵天奕.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 2015(1):16-18.

[2]张进宝,等.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2014)[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白永秀,吴航. 2015年世界经济走势及应对之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17-22.

[4]上海教科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科院联合评估组. 《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摘要)[R].2015.

[5]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D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509/t20150907_206045.html,2015-09-02.

[6]任友群,徐光涛,等.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科学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0):104-110.

[7][9]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究,2011(4). 8-23.

[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R].2015.

编辑 郭伟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