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2016-05-14 18:54周玲周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周玲 周艳

摘要:在当下日益重视和强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背景下,伴随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实例,探讨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之路,并对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12902

为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包括探索相应的考试方式的改革,经课程组申请、教务处审核批准,综合英语Ⅲ获准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考核改革课程,试行班级为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3级三个师范班和两个非师范班,共151名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这次考核改革主要是增加了平时考核的比重和项目,将形成性评价引入综合英语这门英语专业基础课的评价体系中,使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分析、思辨能力。

一、综合英语课程考核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综合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循序渐进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综合运用能力。作为主干课程,综合英语在一、二年级阶段开设,跨度为四个学期。《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提出:“21世纪的外语人才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完善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综合英语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安排在期末进行,一次性闭卷考试以客观题为主,侧重考核的是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和学生创新、应用、实践能力的检验。这与当下高校“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违背的,所以有必要加强考核评定工作,使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为此,根据综合英语Ⅲ的课程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把传统的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上,以达到“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2]。

二、综合英语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

有别于一年级的综合英语课程,综合英语Ⅲ对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课文材料多选自英美文学的经典作品,历史、文化知识覆盖面更广,思想更加深邃,语言难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不能局限于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练习,而应该在注重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性的同时,学会逻辑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思想、文学要素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综合英语Ⅲ课程组对原有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学期总成绩的认定方案,即各类考核所占比例为:阶段测验10%(3次成绩累计得平均分);作文10%(2次成绩累计得平均分);读书报告10%(1次根据评分细则判分);Presentation 10%(1次根据评分细则判分);辩论10%(1次根据评分细则判分);期末考试50%(根据题量及评分细则判分)。

(一)过程性考核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包括了阶段测验、读书报告、课堂展示、写作能力测试和辩论五种形式,共八次考核。

1阶段测验主要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目的为了促进学生平时对专业课学习的投入,扭转“期末突击死记硬背”的不良学风。内容以书本为主,书面形式,基础课每三单元进行一次,一学期共进行三次,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翻译等。测验过后,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讲解,并公布成绩。各平行班级的单元测验于同一时间举行,出题工作由同一课程教师协同完成。

2读书报告考察学生课外阅读量,书面形式,共一次。教师于学期初列出原文书单,学生自行选择一本阅读并完成读书报告,考核在期中之后进行,评分以读书报告的语言和对原作的理解深度为标准。

3课堂展示考察学生的口语和解说能力,形式不限,鼓励创新,共一次。教师根据每单元课文内容设计课堂展示话题,三至四人小组作业(每位组员必须进行展示);每次展示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点评并打分,标准为口语的流畅程度、内容条理性、逻辑性,眼神交流,创新性等。

4写作能力测试为书面形式,当堂进行,共两次分别在期中前与期中后进行,内容主要为便条写作和话题布置作文。

5辩论考察学生口语能力并拓展其思辨能力,共一次,于期中前后进行。辩论以辩论赛的形式(推选八名学生为辩手,其余担任评委)展开,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辩论话题,敦促学生课下对该话题进行资料搜集,课上进行辩论。考核对象分为两类:辩手(学生)和评委(学生),辩手得分等级高于评委。对辩手的评分标准为语言流畅程度、眼神交流、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对评委的评分标准为口语能力和参与程度。该考核在辩论赛结束后即公布得分,评出“最佳辩手”并推荐参加学院举办的“模拟联合国”(MUN)大会以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和辩论赛院级选拔赛。

(二)期末考核

基于平衡的考虑,考试题型包括单词拼写、词形变化、词汇多项选择、完形填空、短文阅读、语篇段落翻译、写作等。考试内容各种技能考查所占比例分别为:释义、词语派生10%;语法、词汇30%;语篇完形10%;篇章仔细阅读30%;段落翻译10%;短文写作15%。

三、考核方式的反馈

制定“阶段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分制度后,经过综合英语Ⅲ的教学实践,从记录的历次成绩来看,同学们进步明显。90分以上一档从无到有;80—89、70—79这两档的人数最多,也是依次递增的;60—69分数段的人数是依次递减的,不及格人数无。而期末考试也印证了这一成绩变化。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网上匿名评教中得分较高:90%的学生认为加大平时考核比重对于自身有促进作用,通过此次考核方式改革学有所获,而无一人认为无收获,反映了学生对此方式的欢迎和肯定。平时测评占到50%,既释放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又增加了平时的学习动力。最终成绩评定既拉开了档次,80分、70分、60分的优良中分档符合竞争生态分布,又体现了公平和公正。作为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促进了课程建设,增强了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只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考、综合和积累,以及试卷分析和反馈等重要环节。

四、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

(一)夯基础、求精准

仔细比较学生的几次平时考核与期末测试,笔者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忽略的细节。以综英Ⅲ为例:学生对部分词汇的意义、用法及构词法的规律仍然知之不深,在期末考核中专门考核词语运用水平的题型中失分较多。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对于一个单词在语篇里该有的语意和语用的正确的变化形式掌握不牢靠,理解不正确。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学习,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不少,但语法领会能力有待增强,对单词变化形式的掌握并不牢靠。在下一阶段的考核改革中,笔者所在课程组将在平时考核的项目中设立一个专项,用来考察学生的词汇运用水平,以督促其进一步加深对英语语言构词法的学习以及运用,注重构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即夯基础、求精准。

(二)宽口径、求拓展

除了语言知识的培养,综合英语教学更应该是“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累各种知识、注重逻辑思维训练,最终培养高等教育所倡导的具有广博知识、优雅气质和思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3]。今后将进一步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平时的作业测验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渐进性地步入课程学习正轨;通过平时考核和检查,及时充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各方面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同时对课堂中所融入的新观点、新见解以及国内外语言文学学术发展动态进行考查,以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此类任务的思考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析(因果)、综合、比较(共性)、对比(差异)、分类(层次)、关联(顺序)、推理(逻辑)、组织(结构)、想象、假设、预测、抽象、概括、评价等思维技能”[4],思辨能力从而得到训练和培养。

考核评价是对教学绩效的最终确定。因此,这种确定的方式应该是在公开、透明和多元化的基础上,由此体现客观、公平和公正,避免出现“印象分”的随意现象。阶段考试成绩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运用课堂展示、阶段单元测验、作文、书评、辩论等方式获得信息反馈,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使其具有系统性和长效性,能够切实督促学生将综合英语学“实”,学“活”[5]。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3.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257.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200.

[4]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67—70.

[5]戴炜栋,张雪梅.英语专业教学测试、英语专业教学与发展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1):14—25.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