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士保
黄河与河南休戚相关,共存共荣。千万年来,这条大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原文明,缔造了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但它又在这块土地上频繁改道,恣意横流。
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前的2540年间,黄河河南段决口1000余次,大的改道20次。黄河洪水肆虐泛滥,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46年,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拉开了治理黄河的序幕,河南黄河治理迎来了新的纪元。70年来,通过对黄河进行大规模建设,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战胜花园口站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洪水12次,取得了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彻底改变了黄河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险恶局面。黄河水资源得到开发利用,17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泽润中原大地,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河南人民治黄70年的实践
从1946年到201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70年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党政军民与黄河职工的共同奋斗,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治河实践,有力保障了下游黄淮海大平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河南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1)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人民治黄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黄河被作为黄河下游的治理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先后对河南黄(沁)河858公里的堤防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实施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开展了游荡性河道的重点整治,共修建险工、控导工程188处5000余道,大大提高了抗洪能力。为防御黄河特大洪水,辟设了北金堤滞洪区,在黄河干支流上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等水利枢纽,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投资力度,“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累计安排资金77亿元,共完成土方2.5亿立方米,石方491万立方米,混凝土20万立方米,进一步提升了工程的抗洪能力。
(2)确保了70年岁岁安澜。历史上,黄河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称,其中三分之二的决口、改道发生在河南境内。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黄河防汛作为一件大事,年年讲,岁岁防,重点抓,不断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全面实行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成了完善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防汛指挥现代化。依靠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严密防守,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抗洪抢险的胜利,先后战胜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12次,特别是战胜1949年12300立方米每秒、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等特大洪水和1996年异常洪水,赢得了70年岁岁安澜。
(3)黄河水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1952年,河南建成黄河下游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开创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先河,揭开了黄河造福人民新的一页。此后,河南引黄工程如雨后春笋一般,广布黄河两岸,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共建设引黄设施41处,累计引水1800多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80万亩,抗旱补源893万亩,放淤改土172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汩汩的黄河水,不仅滋润着万顷良田,也成为沿黄地区城市、工业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在巩固、扩大农业供水的基础上,河南黄河河务局积极探索新的供水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了长垣、温县、武陟、濮阳、巩义、焦作等引黄供水工程,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不断开拓引黄供水的空间。此外,为缓解京津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1973—2001年,通过人民胜利渠等,向天津紧急调黄河水近50亿立方米。目前,黄河每年向河南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生态环境等供水达30多亿立方米,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4)治黄科技推动河南治黄事业不断进步。70年来,通过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开展联合攻关,在治黄应用基础研究和治黄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最新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治河向现代治河的转变。据统计,70年来,河南黄河河务局共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黄委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引黄淤灌治沙治碱”项目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大孔径多功能潜水钻机”的研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沁河杨庄改道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开封黄河标准化堤防、郑州黄河标准化堤防获得“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还有7项成果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5)河南黄河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弥补事业经费不足,河南黄河各级河务部门和企业单位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工程施工、引黄供水、工程养护、工程设计、监理服务、园林绿化等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年底,全局共有各类企业75家,主要涉及水利施工、设计咨询、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和信息技术等行业,企业资产总额56.89亿元。其中,具有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9家,二级资质企业15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2家;勘测设计甲级企业1家;工程咨询监理甲级企业2家;机械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1家;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三级及安防工程二级企业2家。河南黄河产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职工收入稳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治黄事业的发展。
(6)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黄河防洪抢险、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等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稳步增长,职工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相继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系统”“支持抗旱保丰收先进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重大荣誉,2015年,河南黄河河务局机关荣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目前,河南黄河系统已建成全国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30个,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2个。黄河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6个单位成为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谱写了一曲讲文明、促发展、惠民生的发展壮歌。
河南人民治理黄河7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饱含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也见证了河南治黄事业不断开拓进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70年不懈奋斗,70年创新发展,河南治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当前,泥沙淤积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级悬河”的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小浪底水库以下1.8万平方公里无控制性工程,防洪工程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洪水威胁依然存在。滩区100多万群众生命安全还受到威胁,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水源,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事关河南协调健康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中,确保河南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治水兴水决策部署为新时期治黄明确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河南治黄工作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治黄理念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理念,以“事业进步、单位发展、职工受益”为核心,以业务立局、经济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为重点,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全面提升河南黄河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着力构建河南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确保防洪安全,就要抓住国家加快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机遇,着力强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新一轮黄河工程建设并于当年年底开工。工程总投资50多亿元,将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河南段)、沁河下游河道治理、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渠村分洪闸除险加固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改建堤顶道路473公里,全面完成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加快河道整治步伐和二级悬河治理,为黄河下游防洪保安强基固本。
(2)着力提升河南黄河防洪减灾能力。在非工程措施上,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防御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堤防不决口;深入推进防汛管理改革,实现防汛管理社会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完成以市局为单元的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防汛会商体系,基本建成河南黄(沁)河河道和重要节点工程的远程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沁河、金堤河等支流的综合防洪能力。
(3)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供水安全,就要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约束。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双控”达标;实现非农供水计量“水表化”;配合省政府做好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协助做好黄河四大灌区的新建扩建和沿黄调蓄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完善抗旱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引黄供水安全。全面完成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加强干支流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本着“节水、压超、转让、增效”的思路,寻求破解水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4)着力建设依法治河管河体系。尽早实现《河南省黄河防汛条例》颁布实施;全面完成26个基层水管单位水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组建专职水政监察大队,建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建立统一规范的一站式审批服务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成河道遥感监测系统、网格化巡检系统及河道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工作。
(5)着力抓好河南黄河滩区群众脱贫搬迁。河南黄河滩区涉及6市23县(区)1274个村庄,总面积2714平方公里,耕地241万亩,常住人口达128万。河南黄河滩区既具有行洪、滞洪、沉沙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广大滩区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由于长期受洪水威胁,滩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已成为河南省的贫困带。目前下游洪水的处理与滩区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黄河防汛抗洪的瓶颈。坚持以人为本、治河为民,统筹防洪保安与滩区发展,必须把促进滩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河南省“三山一滩”脱贫综合规划,配合做好89万滩区群众规划外迁安置,促进滩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6)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为指导,全面加强河南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优先把郑州至开封段的黄河工程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带和生态走廊,使其成为河南省绿化成就重点展示区;在5~10年内把沿黄两岸建成一条绿色生态走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屏障。
治河为民,人水和谐。河南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将迎接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跨越。让我们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契机,向着水清河畅、岸绿水美的梦想,努力构建健康安澜、永续发展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