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情感”辅助语文教学

2016-05-14 13:04郝丽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材情感语文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和教师感情融洽,或者是教师特别关心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呈现出惊喜的变化。基于以上现象,我认为“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与学生建立情感能辅助语文教学

一位教师是否能教好课,让学生学好知识,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教师个人的基本能力外,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能否得到学生情感上的认可,能否使学生认为你是教他们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位,并且使之坚信你能教好他们。如果做到这一点,你的教学就有了基础,你教的学生都相信你,都在情感上与你息息相通,都爱与你亲近,都愿为你争先,你布置的作业都能主动、自觉地按时地完成。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还怕教不好学生吗?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情感教育这个非智力因素,努力使我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实践证明,与学生建立宏观上的情感,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能辅助语文教学顺利进行。

二、在教材中寻找情感的源泉,更好地把握教材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感与教材中体现的情感相吻合,就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在钻研教材中,我力求寻找出这种情感触动的最深之处,它可能是文章的优美文字、选材的出人意料、首尾的前后呼应、主题的强化升华、表达方式的变化、联想的新颖奇特、文笔的清丽隽永等等。然后仔细体会,集中精力施教,使学生也受一次情感的洗礼,进而深刻理解语文知识。如《刑场上的婚礼》这篇文章,无论是结构还是思想内容,还是描写的场面都使我受到震撼,于是在讲授时,我倾注了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完全沉浸在那种氛围之中,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效果好。

其次,为学生铺设一条进入教材情感的桥梁。

自己受到了教材的触动,并不一定能使学生也受到相同的触动与感染。这时,我便给学生铺设一条进入教材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也钻入教材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但这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已,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才是目的。如《故乡的榕树》一文,只是写那榕树,那榕树下的事情以及作者流露的思乡爱国情愫,学生是很难一下子理解的。于是在讲解过程中,先让学生想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就这样慢慢打开了学生的思想大门,从而为进入教材情感氛围作了一个有力的铺垫。当然,挖掘教材的情感方式有很多,关键是如何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下,以灵活的方式使学生进入教材。

再次,激发学生情感的再创造。

单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铺设进入教材情感的桥梁是不够的,还应该在学生具体实践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再创造。学生情感的再创造是语文教学中情感的高层次要求,情感的再创造来自于情感的触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感触点去激发学生,使之产生创造的情感欲望,进而进行创造。其结果是:或者写出一个有灵感或新颖的句子,或者写出一段形象的文字,或者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保持持久的情感效应

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情感保持是短暂的。为使这种情感因素长期的保持下去,我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微观情感的亲近。

宏观情感的建立,是在学生的情感天平上搁上一个砝码,使学生在我的情感统摄下,自觉地学习。但是这种宏观威信如果不与微观情感相结合,就会渐渐失去效力。微观情感建立方式极多:说说话、谈谈心、问生活、亲切的眼神、微笑的脸颊、当面批改作业等,都能使学生亲近你。这样坚持强化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偶发情感的纳入。

这里所说的偶发情感是指偶发事件所引发的情感,它同样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和情感调动起着作用。我时常注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极细微的事情,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熏陶,有重点地选择,将其纳入授课环节中,从而强化情感的效应。

再次,流失情感的补偿。

任何东西在使用中都有消耗现象,在钻研教材运用情感时,也可能会出现情感疲劳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方法用尽的感觉。在这时,我常常找其他办法和途径作情感的自我补偿,以随时保证旺盛的情感源泉和师生情感的融洽,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益。

郝丽萍,教师,现居辽宁鞍山。

猜你喜欢
教材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