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约建新约
什么是衬字?曲牌格式规定的每句字数为正字,那些增加的字词相对即为衬字。非谙于曲事者对正衬概念会有陌生感,外观上都是汉字,有什么区别呢?
唐诗、宋词的律体韵文格式,对字数有严谨的要求,难以增损。曲牌除了在格式体上突破了这种约束,句式千变万化了,而且可以在正字外增加衬字,如此对于文意表达、情感渲染是有益的。但是所增衬字也不是随性而为,仍然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故而依然是有约束的。正衬不分、随意加衬、衬占正位等问题会破坏曲牌的应有结构、影响昆曲的语境和唱腔。
衬字是乐活的
为什么要加衬字呢?当曲牌用来叙事了,进而组织庞大的戏剧了,那么固式音乐结构的表达手段有时难免受制局限,需要适当剂量的润滑剂来调节氛围,或者需要在恰当的位置加个镙丝来衔接日益庞复的结体。其目的在于完善文辞含义的表述、强化情感需求与传达的通道。
衬字可以用来正面补充、强化文意。《牧羊记·望乡》【江儿水】“不想朝廷怒,(将咱)祖冢迁。”依律第二句是三字句收平声韵,可是李陵要向苏武说明被迁毁的是谁家的祖坟,李陵的唱词加“将咱”2个衬字,其意方得舒畅。同样是该曲牌的这一句,《琵琶记·嘱别》填“妾的衷肠事,有万千。”已经明了,便不用加衬。《牡丹亭·寻梦》填“偶然(间)心似遣,(在)梅树边。”衬字“在”为表达人物方位,前句衬字“间”是为了语境通顺和字声协调。
衬字很多时候是用来表达或强调反面的文意,即用否定性的衬字来反向推动正字构成的文意。《邯郸梦·扫花》【赏花时】第二支“(恁休再)剑斩黄龙一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正字句表现的是吕洞宾的行为,加衬否定这种行为,用来表达何仙姑对他的相劝之意。“休要”“休得”“休把”“非是”“无有”“不能够”等带“休”“非”“无”“不”字的衬字大多都是正面否定。又如《狮吼记·梳妆》【懒画眉】第一支中“(我怎忍)反目陡伤结发情”句,正字描写的是一种未曾发生、将要可能发生的客观状态或主观行为,衬字的反向作用是表达不愿意发生这样的状态或行为。“怎肯”“怎能(够)”“怎道(是)”等带“怎”字的很多衬字,大多数都是这个作用。但是用“为何”“何故”“因何”等带“何”字的衬字,却是表达虽然不希望发生但却是已经发生的状态或行为。同剧第三支中“(莫不是)掷果潘安远寄情”句,衬字的反向作用是表示猜疑,“难道(是)”“早难道”等或是猜疑、猜测,亦或是强化语气的反问。
衬字有烘托人物情绪的力量,曲牌格式本身难以爆发情感,用衬字即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一类特别常见的衬字是语气词“啊呀”“呃”“吓”等,最直截了当地用来渲染情感,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是表现悲愤的曲子,兹不详例。另如对婉转情绪抒发的修饰,《玉簪记·琴挑》【朝元歌】第三支“(你是个)天生俊生,曾占风流性。(看他)无情有情,(只见他)笑脸(儿)来相问。”这里的衬字除了使得表述完整外,更多的则流露出陈妙常对潘必正的爱意,增添了演唱腔格的灵动性,将她的情感波动跳跃起来,羞涩、矜持与奔放、直白相得益彰。又如强化悲愤情绪的衬字,《铁冠图·刺虎》【端正好】在采用重句措施后,更是衬上了“切切的”“侃侃的”,演唱时的情绪层层相叠,非常激越。
要乐活须守规
字位、字数、字性是需要掌控的三大技术范畴。
1.字位。人怕站错队,衬字也怕放错位。衬字可以安放的常规位置是句首,实际上是首个词段之前,这是最主要的位置;其次是词段衔接处,可以跟着前面的词段,也可以领着后面的词段,一般都衬后面的词段;第三是词段中,也就是词组内含衬字,是万不得已而用之了,应尽量避免。如《牡丹亭·游园》【皂罗袍】首个句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原来”在句首,“都”在两个词段中领着后面的词段。【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这两段中多数衬字在句首,“了”在两个词段中跟着前面的词段,“的”就是包含在词段中用以加强语气。
衬字位置不妥会引起不小的麻烦,于是就位置问题可以参照第二条规矩:衬字加在板密之处。板密指点板时相邻板位之间正字少,尤指相邻句的前句末板与后句首板相连或相隔不远,在后句前加衬,就把前句末板的空间分享一部分给衬字使用。板疏指两板之间的正字已经很多了,没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衬字使用。衬字加在板疏处,就造成衬字和正字抢位置,制谱时要么增板或移板,要么跟机关枪似的快速吐字,连续多字若都是单字占八分音甚至十六分音的位置,演唱难度增加或者曲风突变(并参下节所例)。【桂枝香】第2段两句3-4结构的7字句,正板位都在第4、6、7字上,前3字均在眼上,即属板疏特征。若在这两个7字句前再加衬,即容易被衬字占用已经不算充裕的正字行腔空间。《疗妒羹·题曲》第四支(原著第五支)“……明剖。(哪里是)注重生·阳寿还该\,(方信)历万劫·情肠不朽。”(、\为板位,下同)吴炳在前几支中此7字句都未加衬,而同牌循环自套的尾部已经不能加赠板,所以此曲唱腔听觉急凑,当然句段前后有念白,并结合剧情需要将节奏急促起来也属合情。
2.字数。兵贵精而不在多,制曲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衬字数量。单个位置加衬一般都是1字、2字、3字,2字以上的可形成衬词;若要再多的字数,衬字组成了复杂的语汇结构,会连锁引发曲式、乐式、唱式各种病症。如《牡丹亭·硬拷》【折桂令】加衬尤多,以最后一个句段为例“……玎王冬\。(则那石姑姑她)识趣(拿)奸纵,(却不似恁杜爷爷逞)拿贼\威风。”前段末字截板与此段“奸”“拿”连续三板的两个空间里,分别要在4拍里唱完9字和10字,容量密度超高。行腔颇是不易,好在“拿贼威风”用以收牌,尚留主腔。如果依靠大量的衬字、衬词甚至衬句来通顺文意,要么是择牌不当,要么是填词者掌控曲律的能力较弱。
衬字数量有时会出现多过正字的情况,一般在北曲的散唱曲牌中可见,像上例用在上板曲中则甚不宜。北中吕宫兼入正宫的【快活三】共2段4句,第3句一般散唱,于是趁机在3、4句上大量加衬,以便服务于剧情。《长生殿·哭像》“(犹错认)定情初夜入兰房,(可怎生冷清清独坐在这)彩画生绡帐。”第4句5个正字,衬字翻倍达10个,但都是用来修饰唐明皇面对旧景的状态,未能独立成句;衬字散唱,至正字上板。这种情况尚不能定性为出格,却不宜多用,不是效仿的榜样,而且需要选对位置,否则就极易改变曲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