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
所谓“肠中风”其实就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和慢性缺血性结肠炎。肠中风是指负责供应肠道血液的肠系膜动脉被堵塞了。尤其是腹腔内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导致肠道血液流灌不足,就会使某段肠道因缺血而发生溃烂、坏死、出血。在临床上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
发生“肠中风”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而且普遍都有动脉硬化的问题。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导致血流不畅、局部肠壁供血急剧减少,甚至堵塞。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壁全层梗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肠中风”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燥热相伴的夏秋之际,人体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原本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人,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也容易发病。
“肠中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突然间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便血等情况的就属于急性发作。此外,还有些“肠中风”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这种是慢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不是突然而来,而是时不时发生一次,但感觉又不是很明显,情况加重时就可能已经出现了肠道狭窄、纤维化等现象,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演变成肠坏死和肠梗阻。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持续加重的腹痛、腹泻,尤其是便血,而按照一般的肠胃炎治疗没有效果,就应考虑“肠中风”的可能,及早到医院就诊。“肠中风”早期治疗的效果很好,大部分患者只需通过药物或介入治疗就能痊愈,但如果发展到肠道坏死、梗阻,就要手术及时切除坏死的肠段。
夏秋之际预防“肠中风”
首先,要针对动脉硬化用药,改善全身血管功能。在应用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药物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其次,“肠中风”与动脉硬化关系密切,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夏秋之际,气候仍然很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就容易引起缺血或血管堵塞。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防暑降温,活动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身体各器官缺血的发生。另外,老年人要合理安排作息,不宜过早起床,中午适当休息,还要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方面要尽量清淡,少吃动物脂肪和过于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忌烟限酒,控制体重;注意补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水,要多喝凉开水,也可以喝一些淡盐水,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喝绿豆汤、莲子汤、百合汤、菊花茶、荷叶茶等饮品,既可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