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美的P2P情况,研究P2P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并以此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P2P 互联网金融
一、国内P2P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
2007年我国只有1家P2P平台,直到2015年则有2000家左右,我国P2P平台一直以约每年200%的超常规增长速度在发展。
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P2P网络借贷行业基数规模并不大,但是年增长速度却超过300%,原因在于:第一,P2P网络借贷市场细分了市场的需求;第二,巨大的成本和利润空间的吸引;第三,目前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准入门槛低、无特殊的监管限制;第四,互联网技术、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应用为P2P平台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随着借贷双方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建立和P2P平台实力的建设和加强,P2P网络借贷行业极有可能将继续这种“爆发式增长”。
(二)地区分布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性特点,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由表2可以看出,在24个省、直辖市中,P2P平台数量前三的广东省、浙江省和山东省。这三个省拥有的P2P平台数量已经超过了全国P2P平台总数的50%。广东省成为了目前P2P网络借贷市场发展的核心区域。从国外P2P平台发展的经验来看,投资者和借款者的地理位置分布成为了直接影响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规模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广东作为金融市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已经在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和布局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三)主要指标
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全国的P2P网络借贷市场的成交额,除11月外,一直呈现高速增长。同时,借款的平均期限以及平均贷款年利率的变化与波动,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P2P信贷的中美比较
(一)集中程度
美国:P2P平台主要集中在Lending Club和Prosper两家,主要原因是:第一,P2P平台客户的粘性很高,对平台建立起信任后不易改变,并且平台规模越大,风险控制能力越强,客户信任度提高,会进一步提高平台竞争力。第二,2008年以后美国对P2P平台的监管加强,提高了P2P平台应付监管的成本,导致实力较弱的平台在竞争中消失,连英国最大的P2P平台ZOPA也因为高额的监管成本而退出美国市场。
国内:P2P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情形,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网贷平台达1184家。
(二)网上资金
美国:因为有完善的社保养老教育医疗制度,民众普遍没有储蓄投资习惯。而且大部分政府支持的退休养老教育的投资计划都由机构操作,造成美国的资本市场上以机构为主。
国内:居民存款数量庞大,发展P2P的网上资金基础雄厚。国内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国人都要自己存钱为养老,儿女教育,医疗等等做准备。因此具有很高的储蓄率和庞大的可投资个人资产,个人成为投资市场上的主力。因此如何满足普通老百姓的投资需求,在中国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迫切的大众需要。互联网金融就是以满足草根投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三)利率水平
美国:市场利率压到极其低的水平:1年国债不到0.6%。
国内:不同于利率市场化的美国,中国有众多求贷无门的小微企业和上亿的个人,P2P在借款端的刚性需求比美国强了许多倍。中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1年SHIBOR(上海银行拆解利率)到了4~5%。只有足够高的利率水平,碎片理财才有存在的基础,否则以目前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接近零利率的情况,存和不存货币市场基金对普通投资者没什么区别。
(四)监管
美国:监管严格,有多重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来保护投资者,这样造就互联网涉猎金融领域门槛高,投入大,成本不低。
国内:目前我国P2P行业的监管主要还是靠行业自律。互联网金融这块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样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让良莠不齐的企业能轻而易举的进入,造成盲目过度竞争,甚至发生金融欺诈。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拉锯战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这场屌丝对高富帅的战争,可分成三个阶段:
(一)之前:屌丝攻城掠池,高富帅节节败退
互联网金融优势:数据,技术,服务,海量用户,广阔平台渠道,极大满足普通大众的投资需求,并且政府鼓励其发展。
传统金融业:长久以来依仗政府的保护和扶持,没有危机感,只顾赚取高额利润而不注重提升服务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导致资金和客户不断的流失,被互联网金融抢占不少领地。
(二)现在:拉锯战阶段
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一是快速扩张造成内部良莠不齐,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度扩张的隐患开始浮现,不良企业的开始倒闭破产退出。二是攻城容易守城难,增加新客户容易,用服务产品和成本来留住客户才是最难。三是互联网金融由于是新秀,丝毫未经历过任何经济金融风险,普遍对风险控制不重视。四是政府监管者开始出台互联网金融的法制法规,互联网金融的政策福利将终结。
传统金融业:吸取教训,被迫改革,开始大力推进金融业的互联网化,线上线下配套结合,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比较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比较健全的风险控制能力的优势,开始吸引投资者的回流。
(三)预期:互相渗透和融合
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第二阶段拉锯战的磨练洗牌,互联网金融里做得好的几家都已经能成熟地经营银行业务;同样金融业里顽强生存下来的银行也能把数据,技术,互联网下的渠道平台充分融入自己的体系中。经过公平的竞争,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暴利行业了,老百姓享受到丰富的金融产品,较好的服务,合理的收费,普通投资者是这场战争的最大的收益者。
如果把金融业比作是空调房里受过分保护而造成抵抗力低弱的人,那么互联网金融,就是打入金融业身体里的疫苗,在疫苗病毒的刺激下,金融业逐步完善和壮大。而互联网金融,这个在中国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现在发挥着促进国内金融改革的催化剂作用,等到这个使命结束,也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就像互联网已经融入每个人生活方方面面,最后成为我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样,互联网金融终将融入并成为金融领域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