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方法研究

2016-05-14 09:10张婧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区域性设计方法贵州省

摘要: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为主题,通过对贵州省贵安新区、观山湖区、清镇职教城建设的研究,总结提炼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一般方法,使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能更好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设计方法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编号:14QN02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也在加速。在城镇化的建设中,怎样贯彻好中央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建筑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功课。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的要求,“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同时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要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本文通过对贵州省贵安新区、观山湖区、清镇职教城建设的研究,总结提炼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一般方法,以使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城市规划建设时更好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一般有以下方法:

一、抓纲举目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纲”是该城市的“定位”,把“定位”弄清楚、找准,“纲”就抓住了。所谓“定位”,是指该城市在所处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其辐射范围的大小。一般而言,区域性城市的辐射范围决定其体量的大小。根据城市的现有体量及今后发展的体量进行设计,便可以较好地把握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定位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设计方向。弄清“定位”包括弄清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顶层设计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综合全面、高屋建瓴地确定未来发展的大框架”“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1]。如中央对贵安新区的顶层设计就是:“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设计师只有把握了这一定位,才能做出符合贵安新区本地特色和发展要求的设计。

二、交通网络优先

交通网络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决定着城市下一步成长的方向。可以这样讲,有什么样的交通网络就有什么样的城市。路网确定了,路宽确定了,道路建好后,一栋栋建筑沿路拔地而起,城市就这样定型了。观山湖区建设之初,由于认知不足,在修建从老城区到新区的第一条道路时,认为四车道的路宽足矣,同时囿于资金,便按四车道的路宽修建。时至今日,车流增多,道路常呈缓行状态,加之贵阳火车北站就在附近,随着高铁的开通与运行量的增多,扩建应是迟早的事。所幸路边建筑物不多,否则扩建就难了。观山湖区到清镇职教城的金清路,在观山湖区境内是六车道,进入清镇境内变成了四车道,遗憾的是在职教城的入口道路两旁已经有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势必会影响今后清镇职教城的发展。相比上述两种带有设计缺陷的规划方案,贵安新区的建设就采用了交通网络优先的方法,先考虑城市道路的建设,现在已基本建成了城市道路框架。从生态环境设计的角度讲,对路网的设计应考虑道路绿化、地下管网、车行道的分布、雨水的分流与利用,等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道路绿化应高于国家标准。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提高绿化率?除了向空间发展,种植行道树、车行道中间分隔绿化带间种树木外,还要善用道路两旁的单位、小区绿化,使道路绿化得以扩展。如贵安新区大学城各个大学的校园绿化就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宽达20m的绿化带既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围墙,将校园与人行道分隔开来,又成了校园与人行道共用的绿色景观。即使因为单位安全等原因,需要构筑围墙的,也不宜采用封闭式围墙,而应采用开放式围墙,即栏栅式围墙。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和贵安新区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园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使林城东路与黔中大道的人行道绿化面积大大增加,人行其中,有满目翠绿入眼来的惬意感。车行道布局方面,要充分考虑绿色出行,公交优先。贵州虽然是山区,但是城市一般都建在相对平缓之处,所以,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时,应考虑自行车道,贵安新区和观山湖区都建有自行车道,而专门开辟了公交车道的只有贵安新区,在白马大道和金马大道就有专门的公交车道。在人行道的地砖选择和铺设上,要考虑通透的材料和造型,以利雨水自然向地下渗透。在地下管网建设方面,要统一设计,预留管道,彻底改变三天两头破路铺管线的情况,让噪声和扬尘尽量远离城市居民。而贵安新区在建设时就考虑了地下管网的统一规划建设,预留了专门的地下管道。

三、设计结合自然,巧用自然,注意环境容量

吴良镛教授指出:“城镇建筑愈是拥挤,人烟密集的地区,对自然的渴求愈迫切,同时对自然破坏的危机也愈大。在城市发展中,对自然的利用,对自然的保护,就愈为重要。要尽可能地保持自然的本色,包括城市中的山景、水景,甚至对一块奇石、一湾流水、一株古树都要予以珍视,城市周围的自然景色也要做到‘巧于因借。随着城市人工建筑物量的增多,这区区的自然一角,使你能够偶尔‘悠然见南山,也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了。”在设计中对自然的利用与保护,对自然景色的‘巧于因借,是城市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巧用自然,就是要充分利用日照、自然风等进行建筑设计,如通风走廊的预留,高层建筑间距要合理,要保证中午日照可以到达一层楼,等等。对自然不仅要利用而且要保护,二者不可偏废,要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山景、水景、树木,在设计中应尽量保留。贵安新区“十河百湖千塘”“五区八廊百园”等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做“站、景、产、文、城”五篇文章,便可符合既保护又利用的设计要求。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环境设计中,自觉运用这一设计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宜居性。观山湖区在这方面也有成功的设计案例,如高新技术开发区对白鹭湖的保留与利用,将不大的白鹭湖及其植被保留下来,厂区、高楼与白鹭湖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给植物的生长和白鹭的栖息留下一定的空间。这样做的结果是营造了一个宜业的生产环境,当高楼里的工作人员疲惫之际,抬眼望望绿色的树木、清澈的湖水、飞翔的白鹭,精神会为之一振,工作效率会得以提高。

在结合自然、巧用自然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容量,包括土地、大气、水源等。一个城市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设计时要给予充分考虑。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爆炸事件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危化物品存储要远离人群聚集区,要注意一旦发生事故时消防处置的及时有效性、污染面要尽可能缩小、损失要尽可能减少等。可充分利用贵州多山地的特点,将危化物品存储区设计在山谷之间或沟壑之间。

四、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就是要求在设计中带入循环经济的理念,特别是在对城市的某一区域进行设计时,采用循环设计对生态的保护和利用是大有裨益的。在园区的布局上,产业间要尽可能构成循环,配套产业间距要尽可能缩小,以减少物流成本与运输尾气污染。一般而言,相同、相关的产业都尽量设计在同一园区内。观山湖区的高新区及扩展的沙文麦架高新区都是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其中也有科研机构。贵安新区的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就注意了产业间的循环,并且以“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产业创新”为三大主轴,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宗旨。产业园的电子信息、数据中心、数位内容创意、节能环保等项目之间就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建设的过程中,注意保存现有的生态环境:产业园依山傍水,施工中不砍一棵树,需要时就把树木进行移植;把云端网络伺服器放置在山洞中,不破坏山地外观又能为伺服器“降温”,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把好山、好水、好空气保留下来。贵州是工业缺水性地区,在水的使用方面,也需要循环利用,包括污水处理后的循环利用。

五、自然绿地的利用与人工绿地再造相结合

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原有的绿地免不了会被破坏,有的山坡会被削平。但是城市的绿化不能因此而减少,应采用自然绿地的利用与人工绿地再造相结合的方法,使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的位置、体量、绿化效果、覆盖面、受益人口,等等。按照“慎砍树、不填湖”的要求,把对原有绿地的利用与新建人工绿地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和地形,注意树种的搭配和树木与灌木的搭配,要多用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还要发挥绿地的教育功能,让人们走出房门就能了解植物知识,从而更好地爱护自然,亲近自然。观山湖区金阳南路有一片松林保留下来,建成了金阳2号盆景园和福华苑。行政中心的两座小山没有削平,而是保留了下来,在山前修建市民广场,建造人工绿地,小山与人工种植的绿树相得益彰,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观山湖区之所以能得到市民及外地客人的赞誉,与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绿地,大量地建造人工绿地是分不开的。

六、设计与城市文脉相结合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特征。在设计中体现城市文脉就是张扬城市的个性,渗透浓浓乡愁,传承传统文化。城市文脉应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楼宇建设方面,要避免现在千人一面的长方形、积木式的水泥树林建筑,在建筑的立面造型上多下工夫;在城市雕塑上,要有地方特色,渗透地方文化;特别是在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上,体现城市文脉尤为重要。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观光综合大楼的外观造型就是贵州苗族芦笙的变形;在贵阳喀斯特公园内就有一座高大的王阳明塑像。

七、注重细节,注意整体美

整体是由细节构成的,细节美了,整体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仅仅有细节美是不够的,还需要整体的协调完整,构成整体美,“建筑美总是建立在群体的完整性上”[2]。城市是由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组成的,每一个单体建筑都需要精雕细刻,从一栋大厦到一座雕塑、一丛树木花草、一个灯柱等都要精心设计;各种建筑物如何布局都需要费心经营,使之相互协调、完整,构成整体美。观山湖区市级行政中心的每一栋建筑都以流畅的线条、独特的造型取胜,建筑中心的广场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喷泉前的时光雕塑便是经过细心打磨的,既有雕塑的语言美,又有传统的文化美。

八、运用信息技术

在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除了一般的设计软件之外,计算机模拟技术值得加以重视。在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中,计算机模拟技术主要是对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的模拟和评价,“常用软件有:DOE-2.1、RLAST、NBSLD、THSEA-2等。如清华大学THSEA-2软件可为各地区、各种季节、任何层数、体型的房屋及任何形式布局的建筑群绘制全天的等时日影图、天空图,从而形象易懂地表现建筑与场地的日照情况。”[3]

现在大数据方兴未艾,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许多有用的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值得设计人员关注和学习。

九、注重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节能技术;二是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在城市建设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节能,建设者在有限的空间里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其结果是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在高层建筑多的地区,最好的节能办法是对太阳能、风能的直接利用。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建筑内部获得良好的自然采光,从而尽量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如现在流行的住宅大开窗等,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4]。通过合理而又巧妙的建筑造型和围护结构设计使冬季有效地利用太阳光以提高室温,夏季避免阳光进入以降低室温,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降低能耗。通过精妙的设计还可以利用自然风解决建筑内部的通风换气,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降低能耗。在贵安新区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区里,隧道数据中心不用空调而用自然风散热,设计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三幢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建造的厂房依次排开,蔚为壮观。在建设中,尽可能地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也是生态环境设计的必然要求。在有旧城改造的区域,还可以考虑对废弃建材的循环利用,可以用一些废弃砖石取代道旁的铺路碎石。这样既可以减少对山石的开采,使大自然少一点破坏,又能减少废弃砖石的处理填埋,使大自然少一点污染,同时还可以节约资金。

十、科学预测,预留发展空间

“城市的建设具有增殖的特性。环境的建设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由于有这种增殖性,要求建筑师在规划设计之前要对建筑未来的可能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想到建筑群增殖的多种可能性和灵活性”[5]。预留发展空间不仅有长远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国外的城市设计有一些基本的准则,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这种研究也就是对城市发展未来的预测。有了科学的预测,一是可以按照城市发展的轻重缓急,科学布局和依次建设,避免因设计失误而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的不必要破坏;二是可以提高建筑的有效性,避免建了一些不该建的建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和保护生态的方式;三是可以给后人留下完善的空间。过去城市建设是“摊大饼”,现在城市建设是“蒸小笼包”。“摊大饼”方式建筑与建筑之间、地块与地块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空间,平铺过去,一片紧挨着一片。“蒸小笼包”方式则讲究建筑与建筑之间、地块与地块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要留有空间,这一改变不仅为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留下了亲近自然的空间,也留下了未来对城市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余地。因为“大饼”要完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考虑,整体完善,其工作量、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蒸小笼包”则不同:首先不是笼笼“小包”都不行,要动就动不行的“小包”即可;其次,某一地块、某一区域需要改动,需要完善,只在该地块、该区域改动、完善即可,不波及其他地块、区域;再次,工作量、资金量都要小得多,对市民的干扰、对自然生态的污染也小得多;第四,科学预测有利于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每个建设周期的建设规模、投资量都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从而防止占地越大越好、摊子铺得越大越好的现象,使建设的整体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由于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学预测,预留发展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该城市本身,还应考虑与周边城市的相互联系,预留发展空间,比如预留快速交通系统的发展空间,等等。

贵安新区的规划较好地考虑和体现了新区未来的发展。建设循序渐进:拉出路网,打造城市道路的基本骨架,同时考虑与贵阳、安顺道路的高速快捷和与贵阳地铁的对接→建工业园区,让项目落地→建物流园区,为工业项目配套→根据需求适当修建商住楼,以满足企业员工及新区其他建设者的需求。在预留空间方面,处理预留与周边城市高速快捷的交通系统空间外,还预留了大学城的发展空间及其相邻的科研院所发展空间,等等。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以贵州省为例,总结提炼出以上十种设计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加以综合运用,比如,就一般建筑设计的工作框架而言,大致有以下步骤:可行性研究→草拟初步方案→细节研究→方案选择→细部方案→反馈修改→方案实施[6]。在每一个步骤中,都需要综合采用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方法,以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良镛.明日之人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8.

[2][5][6]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39,139-140,168.

[3]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6-127.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9.

[5]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39,

作者简介:

张婧红,硕士,贵州师范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区域性设计方法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