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可以采用层层跟进的方法,先分析执政党治理,再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最后再分析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这样,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的内涵,理解也更透彻。
关键词:执政党治理;执政党治理体系;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6-0099-02
作者简介:章勇,男,苗族,重庆秀山人,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教师,主要研究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
政党有其产生和发展规律。政党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回应。所谓政党现代化,就是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1]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适应了革命环境变化和历史发展进程而体现出了革命党的现代化,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必须适应建设环境变化和改革发展要求而体现出执政党的现代化。这是历史方位变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而要实现政党现代化其实就是要实现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三个层面逐层理解:一、执政党治理
治理是一个外来词汇,曾经在西方学界很热。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2]可见,治理理论是研究包括政府、市场、公民在内的多元主体共同协商管理公共事务的相关理论,其实质是通过促进市场和社会发育最大化增进公共利益,具有多主体性、互动性、协调性、民主化、法治化等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党的根本属性与治理理论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特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理念和客观事实恰恰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鲜活体现。但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执政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因此,合理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科学成分来完善执政党治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条件下形成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制度、机制和评估体系。
实际上,治理是包括理念、制度、机制、绩效在内的有机结合的综合体。没有理念做基础,治理不会自觉;没有制度作保障,治理难以可持续;没有机制作支撑,治理没有落实动力;没有绩效作标准,治理效果难以考核。因此,治理要通过规范各个主体的职能职责来实现,通过制度机制来落实,最后还要通过一些列指标体系来衡量实际效果。理解了治理的四方面因素才算完整地理解了治理的内涵,缺少任何一个因素,理解都是不完整的。二、执政党治理体系
执政党治理体系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套内涵了执政党治理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制度体系。作为执政党,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活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执政党治理体系涵盖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执政党执政活动两方面。自然地,执政党治理体系就包括执政党自身建设制度体系和执政党执政制度体系两方面。这两个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执政党自身建设主要是相对于执政主体而言的。概言之,执政党自身建设制度体系就是关于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思想理论建设包括制定正确的的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民;组织建设包括党员队伍、领导干部队伍、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党的各级组织和民主制度建设,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包括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培育优秀时代新风,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为民、务实、清廉、勤政、民主、法治作风;反腐倡廉建设就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防止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制度建设就是按科学、民主、法治的要求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完善党的领导制度。
执政党执政活动就是执政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也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的活动。如何做好这些活动,就涉及到执政方式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标,都会自觉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3]在革命时期,我们党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很快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了革命成功。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但反应出执政方式随环境和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既要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处理好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界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支持各职能部门依规依法开展工作。建立管理公共领域的多元协商机制,让各个领域都能尽职尽责、共享力量,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
简言之,执政党治理体系是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各项制度的总体。各个制度之间须相互配套、相互衔接。
三、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了解了执政党治理和执政党治理体系滞后,理解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较为容易了。可以说,新常态下提出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时代要求,也是主观自觉。当前,经济社会结构性失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三大差距依然很大,思想观念、利益格局、体制机制受到束缚,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法治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挑战依然严峻。这就是当前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和客观现实,是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是我们理解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政策依据。根据党的政策和相关理论,我们认为,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执政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和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的过程。这一内涵说明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与执政环境和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执政环境和历史使命变化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就会有不同的内涵。也说明了执政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是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这就要求执政党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和执政规律来思考自身建设和执政活动,对各治理主体进行科学定位,科学界定多元主体的职能职责既相互关系,提高党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4.
[2]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rhood: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我们的全球之家>),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3.
[3]刘宗洪.政党执政规律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J].探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