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
摘 要:《楚辞》作为当代艺术创新文化资源,在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别具一格的创造,传播手段多种多样。比如在电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绘画、书法、公共艺术、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诸多艺术形式中,都有精品和杰作。文章仅以绘画、书法、广告招贴三个领域为例,足见楚辞作为当代艺术创新资源的丰厚文化营养和传播价值。
关键词:楚辞;古典文献再传播;艺术创新资源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29-03
As Artistic Innovation Resources of Classical Literatures Re-Communication, Centered on “Songs of the South”
LUO Li( Institute of Art and Fashion,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
Abstract :"Songs of the South" as a contemporary art culture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has a unique artistic creation of its own in many areas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s varied. For example, in the film, drama, music, dance, litera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public art, visual communication, fashion design and many other art forms, there are lots of quintessence and masterpieces. This paper only in three fields including painting, calligraphy, advertising posters as an example study "Songs of the South" as contemporary artistic innovation resources of rich cultural nutrition and the value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Songs of the South"; classical literatures re-communication; artistic innovation resource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楚辞》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艺术文化传统的源头。其中所涉及的大量神话和传说,以及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驰骋六合九州的想象、浓郁的抒情色彩,无不使后代的骚人墨客受益良多。鲁迅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①,刘勰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②。
《楚辞》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惊采绝艳的语言形式、回环往复的咏叹风调、缠绵悱恻的情感节奏、要妙宜修的风格体式,体现出独特的审美风范,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经典文本,并通过文化传播逐步融入世界文明,成为人类审美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楚辞在东亚汉文化圈有广泛的影响,16世纪之后流入欧洲,19世纪引起欧美各国关注,20世纪70年代屈学研究进入国际学术视野。楚辞的传播可谓深广。
一、 绘画艺术传播
以屈原文学作品《九歌》为题材创作的书画作品数量众多。北宋李公麟所绘白描《九歌图》首创以九歌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影响深远。元代有张渥《临摹李公麟九歌图》卷,赵孟頫《九歌图》,马竹所《九歌图》,钱选《九歌图卷》。明代有陈洪绶《九歌图》,萧云从《九歌图》,仇英《九歌图》,陆瑾《九歌图卷》,董其昌《九歌图》,吴桂《九歌书画》,朱季宁《九歌图》,卢允贞《九歌图》,周官《白描九歌图》,程君房《墨苑·九歌图》。清代有周璕《屈原九歌图册》,贺永鸿《九歌图卷》,冷枚,周瓉,丁观鹏,姚梅伯,汪汉,任熊都绘有《九歌图》。这些《九歌图》中尤以《山鬼图》《湘君湘夫人图》居多。
明代萧云从画女性“山鬼”,长裙飘带,一旁伴随着蝙蝠一样飞在空中的雷神。陈洪绶则把“山鬼”画成一个粗犷大汉,衣衫褴褛,脚踏草鞋,披头散发,袒胸露肚,个性鲜明(图1)。清代罗聘沿用了萧云从版本绘《山鬼》传世,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收藏。《芥子园画谱》沿用了陈洪绶《山鬼》版本。中国画坛“山鬼画”题材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民国时期,徐悲鸿用传统中国水墨材料所画《山鬼》,采用希腊神话造型与欧洲人体解剖光影技巧结合,把“山鬼”画成一个肉体丰满、身骑猎豹、头戴香花、身披茑萝藤蔓的美丽女神,而“野兽与美女”也成了山鬼题材美术作品的主旋律,蔚为艺术消费市场之大观。
《楚辞·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是中国古代最具艺术意味也最为感人的爱情诗。这一类题材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诉求,宋元以前是观德为主,审美为辅;宋元时期转化成审美为主,观德为辅;明清时期则是观德与审美并行,但观德出现了由“仰德”向“示德”的转移。“德”与“美”这一对立统一的艺术诉求,在湘君、湘夫人主题绘画的历史演变中交相辉映,反复出现,人物绘画中关注德的展现,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最著名的是明代画家文征明绘《湘君湘夫人图》(图2),近现代画家有程十发绘《二湘图》,黄胄摹张渥临李龙眠《湘夫人》。
二、书法艺术传播
楚辞的艺术表现手法、神韵、节奏韵律给了书法创作诸多启示,书法创作在艺术精神上与楚辞相契合。历史上各朝代书法家受楚文化影响的颇多,如王羲之、米芾、李邕、赵孟頫等。《楚辞》被后代书法家学古求变,抄录传承,形成不同的书法风格。
以《楚辞》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书法家不胜枚举。唐代有欧阳询书《欧阳询楷书离骚》,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另有欧阳询书小楷九歌六首。北宋书法家米芾书行楷纸本册页《离骚经》(图3),这是书法界精品典籍。其书正如册末题跋中所云“昔之评芾书者,曰超万入神,曰沉着痛快,此册殆兼有其美,余固以端流丽目之。石渠宝笈藏米书多矣,无出此右者,即以米书论亦当推为后来居上”。元代,吾衍篆书《九歌谱》,吴叡(睿)于1334年书《隶书离骚卷》《篆书张渥九歌图全卷》。张渥《九歌图》是吴叡书写隶书《九歌》全文,同代人物画家张渥绘神祗形象,堪称一件书画辉映、珠璧相联之作,书法串联画卷,诗画通质、相通相融,情趣盎然。明代有书法家文征明1555年书屈原《离骚》(图4)行书纸本,总计248行,2476字。同年又书小楷《离骚经并九歌》,一气呵成,精妙清新,流畅之至,令人赞叹。近代有毛泽东1913年小楷《离骚》墨迹、毛泽东楷书《离骚》碑刻(武汉东湖楚城)、毛泽东行书《离骚》,毛泽东珍爱优美的楚辞,崇尚屈原的才志。
以《楚辞》为文化资源的书法作品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为中国书法史增添了厚重的文化篇章。
三、广告招贴艺术传播
画家程十发于1993年5月30日在《新民晚报》上有一篇著名的广告文案,题目是:“粽子是快餐先驱——代嘉兴粽子拟的广告”。文章短小精干、言简意赅。如下:
粽子是祖国食文化的先驱!
它是祖国人民的创举,它为纪念吾国伟大诗人屈原而诞生。
当您打开粽子的时候闻到的是中国文化的清芬。
几千年历史证明它是古代人民诗一般的创造!
您尝到的不仅是粽子,您首先感到中国文化而骄傲。
您尝到的不仅是粽子,您首先感到几千年中国食文化而骄傲!
世界上快餐的始祖,中国的粽子。
还告诉您,嘉兴的粽子与她的城市一样有名!
这篇短广告文案从粽子特有的香气,到中国文化的清芬,从粽子独特的包装,到中国古代人民诗一般的创造,从粽子香糯可口的滋味,到中国食文化的骄傲,由粽子而诗人,由诗魂而屈原,由屈原而楚辞,由楚辞而中国文化,程十发先生举重若轻地从中国深厚的审美文化土壤中选取了广告传播元素。
文案之外,广告招贴是更为鲜明的视觉传达手段。以屈原以及楚辞为设计资源的案例丰富多彩。仅举几例,便可管中窥豹:1942年历史剧《屈原》公演时的海报(图5)。上世纪50年代,京剧《屈原》曾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奚啸伯先生饰演屈原,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图6)。20世纪70年代,电影《屈原》由香港凤凰影业出品,鲍方、鲍起静主演。以当代的审美标准,剧情与表演都稍显生硬,但影片展现的中华古代风情流光溢彩,令人难忘(图7)。2013年歌舞剧《九歌》,海报拍于东方艺术中心歌舞厅前(图8)。2014年新编历史剧《屈原》海报,回归京剧艺术本体,尊重京剧创作艺术规律,呈现流派、行当的风采(图9)。
结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典文献是当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源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艺术创新资源的古典文献再传播,其形式和手法有无限的探索空间,以《楚辞》为中心的多领域艺术创作已经积淀了丰富的审美实践和传播范例,未来的艺术创新必将更上一层楼,展现更为广阔而多彩的层面。
注释:
①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
② 王运熙、周峰.文心雕龙译注(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
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
[2]王运熙、周峰.文心雕龙译注(第1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7.
[3]张克峰.屈原及其作品在绘画创作中的接受[J].文学评论,2012(1).
[4]李格非、李独奇.以屈原为题材的古代绘画概述[J].云梦学刊,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