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口高山生态农场的设想

2016-05-14 12:27谢正娟
农业与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设想绿色发展

谢正娟

摘 要:高山生态农场是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具体是指利用海拔500m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是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农村整体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

关键词:高山生态农场;绿色发展;设想

中图分类号: F3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74

高山生态农场是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具体是指利用海拔500m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是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农村整体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中央多次提出坚持自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这对城口的这个典型的高山坡陡的现状来说,兼顾高山农村的特殊性,发展高山生态农场,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将立足县域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以高燕镇红军村为例,探索在城口县域内建设高山生态农场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区位分析

1.1 城口县县情分析

城口县位于重庆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麓。由于位处山区,远离主城,经济发展和其他区县相比有一定的劣势。2011年以前,矿产业是城口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以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城口县积极发展以林为主的山地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畜禽、干果、中药材产业为第1产业;以锰钡矿产业为第2产业;以商品销售、住宿餐饮、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第3产业也在逐步发展。但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不便、经济起步较晚等外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城口纳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使得城口具备了明显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城口县人民携手并进,使得众多城口特色有机农产品走出大山,得到外界市民的广泛青睐。但由于城口的多山坡陡的地理局限性,导致农产品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出较低,供不应求。经笔者调查,目前城口县除高观镇、坪坝镇等城镇特色效益农业园初具规模外,其他优质的高山土地利用仍然还处于“沉睡”状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大量优质的高山土地闲置,农业的贡献率有待提升。加之,早年对锰矿不合理的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县域内工业化水平较低,依靠工业带动城口县人民致富可能性较小,因此在城口范围内开发优质高山规模化农业基地和打造高山乡村旅游业,对于为民创收,脱贫致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红军村区位分析

红军村,属城口县高燕镇行政村,城万快速通道从该村山脚经过,辖区幅员面积6km2,海拔800~1200m之间。全村900余人,其中务工人数300余人(占全村主要劳动的2/3);辖区内耕地面积200hm2,且属连片化土地,土地平坦,土壤类型属于肥沃的黄土地;林地面积866hm2,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属北亚热带山地气候,同时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雨量充沛。该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质的资源禀赋、33.3hm2左右的连片化土地有4处,极宜于建设高山生态农场。

2 红军村发展高山生态农场的条件和限制因素

2.1 发展高山生态农场的优势

2.1.1 资源优势

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据统计,红军村有2片26.7hm2的水稻田,数片连片化耕地,土地平坦,众多土地由于房屋复垦,农转城人口迁移,大量土地闲置弃耕;山区空气新鲜、水质洁净、土壤没有工业“三废”污染,高山蔬菜可呼吸森林氧吧空气,喝着纯净的泉水,有利于种植有机无公害农作物;高山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营养丰富。

2.1.2 基础设施优势

近年来,红军村交通得到有效改善,“村通畅工程”公路从农地穿过,对发展蔬菜基地的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均可以从该村级公路运输;红军村建设了多个“山坪塘”,除了能够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外,还可以用于农用灌溉,且水资源较为丰富,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村有一个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排水系统(“旋洞”),经过历代村民人工筑成的水渠将其连接,几百年来,红军村农田未受过大的洪涝灾害,这种天然形成的排水口无疑减轻了人工兴修泄洪设施的资金压力。

2.1.3 市场优势

就近市场:据笔者从城口县农贸市场了解到,大棚蔬菜充斥着整个市场,而市民对有机无污染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当城口旅游旺季时,县外游客对山区蔬菜更是青睐有加,有机蔬菜供不应求。就远市场:近年来,城口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已取得有机食品认证51个、地理标志商标3个、重庆名牌农产品2个、重庆市著名商标4件,众多知名品牌享誉市内外。因此城口有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势必为今后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2.1.4 政策支撑优势

城口农业始终坚持“生态为本、特色为魂、发展为要、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按照“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的工作思路,突出产业重点,打造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未来将打造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秦巴有机农林产品集散基地和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红军村若能迎着农业政策支撑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春风,必将打造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

2.2 高山农场发展不利条件

2.2.1 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率低

尽管红军村有着优质连片的土地资源,但是农民仍然处于各自耕种的状态,土地的利用较为分散,大量的土地闲置,规模化生产、销售难以落实,加大了对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使用的难度。

2.2.2 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村900余名村民,300余名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他们大多思想观念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验“种粮吃饭、养鸡换盐、喂猪过年”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始终不能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意识不强,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2.2.3 资金筹措难

据笔者调查分析,95%的村民对于建设高山生态农场有着极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红军村海拔较高,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弱,“靠天吃饭”的困境难以改变,要想实现规模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造成筹资难等问题出现。

3 因地制宜地建设高山生态农场

那么如何在海拔较高的红军村等高山地区实现生态农场的建设,使得土地集中起来产生规模效应,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意见:

3.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加大对高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尽管近年来红军村交通得到改善,但该公路“九曲十八弯”,村民上山下山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外界沟通较少,即使有优质的资源也无法与外面的市场进行对接,外界的技术、人才、资源、信息无法到达。因此一条宽敞的大道是连接山里山外的桥梁。完善水利设施,2014年红军村建设有农用灌溉“山坪塘”7个,大型连片人饮“山坪塘”1个,到目前为止,这些山坪塘发挥的效能较低,水资源无法便捷地达到农地,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因地制宜的增添堰渠、引流、灌溉工程建设,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3.2 坚持“人口下山,产业上山,游客进山,产品出山”的农业发展理念

有序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截止2014年底,城口县城镇化率仅为28%,仍然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而红军村,生活在海拔1200m左右的人群近20%,诸如土墙房屋也是随处可见,居住条件较为恶劣,实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让村民下山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是一项推进城镇化的惠民工程。要让搬出来的村民要让其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差异化发展;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撬动、产业拉动、典型带动等措施,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村民逐步能致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合理规划高山生态农场建设的土地利用,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零星化的土地利用起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根据土壤的性质、气候状况选择种植合适的农作物,坡度较大的土地上种植对土地坡度要求不高的作物,对适合的作物进行规模化生产,形成主导产业,建立支柱型产业;拓展销售市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高山生态农场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相结合,有些规模化生产的作物要形成“公司+农场”的模式,把产品更好的融入市场;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地区品牌,形成产业链,实实在在解决好农产品从地里到餐桌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拓展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真正让好产品走出大山。

3.3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大农民的培训力度。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经调查该村农村劳动力大多数人无特殊技能,加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为此,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势在必行。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育的力度,引导农村青年对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的信心,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及法律知识的现代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

3.4 畅通融资渠道

产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尽管红军村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优势,但仍然是县域内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贫困人口(含五保户、低保户、建卡贫困户)169人,占整村总人口的20%左右,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5000多元,贫困是该村最大的瓶颈,资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畅通融资渠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参与,实行“政府+企业+创业者+农户”的方式,坚持政府引导,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创业者示范带头,农户广泛参与的模式进行筹资;积极招商引资。

3.5 打造区域特色

城口县拥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大中华区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县”等称号。高燕镇红军村的高山生态环境更是城口境内的翘楚,在打造高山生态农场的同时,融入当地特色,挖掘地方民俗文化,打造具有红军村特色的高山农场休闲度假产业,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比翼双飞。

4 高山生态农场在县域的推广价值

4.1 有利于振兴农村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关键在于振兴边远山区,边远山区振兴关键在于繁荣农村,繁荣农村关键在于为民增收。而诸如红军这样优质的高山地区,根据2015年精准扶贫数据统计,城口县90个贫困村,10994名贫困户,贫困人口达37567人,70%的贫困人口居住环境恶劣,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必须要寻求农村的产业支撑,为农民谋求可持续的生存路子,因此在山区实行高山生态农场建设是一条绝佳路径。

4.2 有利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

在农村地区实行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可以促进农民就地就业,有效地解决“城归族”(农民工)能够真正扎根家乡,为他们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处所,从而解决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既照顾了老人,又教育了孩子,为农村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有利于整合山区资源,开辟乡村旅游新路径

高山生态农场的建设是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农村整体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具有商品性、体验性、观光性等特点,这无疑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视角,开辟新路径。随着游客对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城口单一的乡村旅游模式无法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无法带给他们更新鲜、更深刻的体验。而诸如台湾、江浙地区的高山生态农场,许多游客对其流连忘返,印象深刻,值得都市人盘桓一日,体验久违的田园生活。为此,在城口发展高山生态农场,不仅可以为民创收,又为“心灵牧场 养生天堂”的城口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4.4 有利于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平台

高山生态农场建设具有专业化、科学化、商品化、规模化等特点,农场的规划、作物耕作、物流配送等,这无疑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大量的知识分子包括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人才进入农村,为沉寂的乡村带来了活力,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大多年纪轻、学历高、闯劲足、观念新,有着创新创业的优势,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下,如果引导得当,能够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5 有利于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涵养发展”的战略部署

从特色效益农业入手,发展高山生态农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富硒富锌和绿色、有机特色农业,打造高端、安全的农产品基地,在涵养和保护生态的同时为民增收,按照重庆5大功能区的划分要求,走出一条加快发展和涵养生态的双赢路子。更是贯彻和落实“十三五”规划整体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也是将“绿色城口”与“美丽中国”相对接的重大举措。

猜你喜欢
设想绿色发展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未来几种探索太空任务设想
跟踪导练(一)1
和利时:真诚地为用户设想
消除空袭后果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