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丽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产科中选取126例初产妇进行研究,并根据其生产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常规护理+盆底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3个月随访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41例(65.08%)盆底肌力≥3级,多于对照组的20例(31.75%),且其性生活满意度为73.02%,高于对照组的52.38%,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7.94%和14.29%,均低于对照组的26.98%和34.92%,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可以有效促进肌力恢复,提高产后夫妻生活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盆底肌 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126例产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产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生产的产妇中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为初产妇,且均于产后6周内进行复查,排除多胎产妇以及妊娠合并症和急慢性传染病等产妇[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年龄为21~38岁,平均为(27.52±1.25)岁;孕34~42周,平均孕(38.61±0.28)周。观察组63例,年龄为20~41岁,平均为(27.47±1.54)岁;孕36~41周,平均孕(39.07±0.43)周。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等基本资料,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叮嘱产妇尽量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和酒等刺激性液体,避免腹压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和其他生活习惯等。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措施包括:指导产妇进行提肛锻炼,维持3秒,逐渐放松后,重复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30分钟为宜。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持续的时间、训练强度和动作速率等。同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电刺激方案,借此激发产妇肌肉的神经兴奋度,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如果产妇的盆底肌肉收缩力较弱,或者根本不收缩,则可以给予个体化参数FES治疗[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进行评测,共分为0~5级,级别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好。同时,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对两组产妇的夫妻生活满意度和尿失禁等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POP-Q评分标准对其子宫脱垂等情况进行评估[3-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盆底肌张力恢复、性生活满意度、不良情况发生情况等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x2检验,年龄和孕周等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肌力评价
经比较,观察组有41例(65.08%)盆底肌力≥3级,多于对照组的20例(31.75%),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效果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度为73.02%,高于对照组的52.38%,其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7.94%和14.29%,均低于对照组的26.98%和34.92%,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女性在分娩生产之后,很容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在长期妊娠以及分娩的过程中,盆底的支持结构受到了损伤,甚至出现了缺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可有效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由表1和表2可知,观察组取得了显著效果:观察组有41例(65.08%)盆底肌力≥3级,多于对照组的20例(31.75%),且其性生活满意度为73.02%,高于对照组的52.38%,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7.94%和14.29%,均低于对照组的26.98%和34.92%,组间差异均有意义(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盆底肌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锻炼,并采用电刺激等方法予以辅助,同时准确评估了产妇的阴道收缩压和盆底肌力,结合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冷秀兰,董玉楠,阮莉妮.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4(15):81-83.
[2]刘真真,廖碧珍. 助产士团队主导模式在产妇盆底肌康复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4,16(26):95-97.
[3]郑惠容,成金焕,王丽,等.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07):2306-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