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绍芬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文化服务品牌的开发,是在一系列长期文化服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文章就县级文化馆如何围绕本地区公共文化的特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进行论述。
【关键词】县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
品牌作为一种可以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标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个名称、一个符号、一种设计。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建设,就是以“品牌”为载体,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创建“品牌”的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1弥渡县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
弥渡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灯之乡、民歌之乡、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基础广泛、资源丰富、品牌确立四大优势。
弥渡县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目标,以构建覆盖县、乡、村、自然村公共文化免费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创建文化惠民示范村为载体,以“四大政策”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四轮驱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措并举”筑牢群众文化基础、“四项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着力建设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花灯文化大观园和小河淌水风情园为龙头,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找准文化发展定位,理清文化发展思路,构建覆盖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实施公共文化免费服务群众,人文素质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缺什么补什么。
文体活动场地、文化活动室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基本设施设备配套、管理人员经费有保障、文体活动正常开展。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文化服务全免费机制。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挥最大效益,让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免费服务带来的最大福祉,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委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行免费服务目标管理,整体提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水平,推动公共文化免费服务常态化、体系化建设。
同时,弥渡县着力打造特色群众公共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实施推进每月一场“群众广场文化演出活动”、花灯剧团演出下乡村活动、花灯民歌进校园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免费发放自主创排的老年、中青年、少年花灯健身舞光盘、组织免费培训,举办广场民族歌舞健身舞培训,使花灯健身舞、民族歌舞健身舞成为群众最为喜爱的广场文化活动品牌。
着力培养人才,推出民间文化之“星”。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文化队伍的服务能力,弥渡县启动了培训城乡公共文化队伍计划。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完成对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全体干部职工和村、社区管理人员、文艺团队骨干的全员系统培训。采取政府引导,社会主体,企业赞助,扶持和鼓励民间群众文艺队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民间群众文艺队伍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2县文化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举措
弥渡文化馆要立足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文化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响亮的文化品牌四大优势,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文化的需求,结合弥渡文化特色,坚持“小活动不断线,大活动经常办”的原则,常年坚持开展有声有色群众文化活动,在做好日常服务工作的同时,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
2.1打造广场文化演出活动
县委、县政府统一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部门、乡镇参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条件优势,轮流承办,优选节目,以县城花灯广场这一百姓文艺舞台为主阵地每月举办一场主题鲜明、质量上乘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演出活动。文化馆要要认真做好广场文化活动的筹划、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发布和相关事宜。要有计划定期组织广场民族歌舞健身舞培训,要使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一年比一年办的更好,变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要把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作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来建设。
2.2着力培养人才,推出民间文化之“星”
为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文化队伍的服务能力,弥渡县启动了培训城乡公共文化队伍计划。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县文化馆要围绕?弥渡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灯之乡、民歌之乡的特色,定期开展乡镇村文化站文化骨干的培训。要使培养人才工作成为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建设
2.3做精做大品牌
紧紧围绕“唱响《小河淌水》,做精花灯品牌”这一目标,进一步挖掘整理好弥渡这一悠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着力扩大小河淌水品牌的影响力,做精花灯品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逐步把“弥渡花灯节”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庆品牌,成为弥渡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弥渡形象的文化的节庆活动和文化交流品牌。县文化馆一定要围绕“唱响《小河淌水》,做精花灯品牌”这一主题,制定文化馆的工作。
笔者认为,弥渡县文化馆要以“免费开放”为公共服务品牌体系,继续把“文化广场演出活动”、“免费培训培养人才”、“ 唱响《小河淌水》,做精花灯品牌三大免费服务品牌抓实抓牢。在品牌的建设道路上,每一个品牌的创建都是依据实际情况,按照建设、创新、发展的模式探索推进。
文化馆代表社会化发展进程的实现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要依靠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来实现,依靠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来支撑,依靠服务形式的创新来拓展,依靠良好的机制来激活,以及依靠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保障等。在长期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中,文化馆体系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这些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见证了文化馆体系运营模式的历史发展,也为文化馆体系向新的运营模式转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