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芳
摘 要:本文通过均值比较、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网贷问题平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贷问题平台具有注册资本相对少、存续时间短、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地区性风险不显著等特征。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创新运用了均值比较和独立两样本T检验,对目前研究中的一些结果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并指出网贷平台实力和经营方式应是当前监管的重点。
关键词:均值比较;P2P网贷;问题平台;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9-0078-06
一、引言
P2P网络贷款始于2005年于英国伦敦成立的Zopa。随后,美国相继成立了Prosper和Lending Club。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开业。仅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我国P2P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大数据应用等得到迅速发展,正式开启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时代,其中P2P网贷出现“野蛮生长”。截止到2016年5月底,国内出现了约4000余家P2P网贷平台,日均参与人数近30万人,月成交数额千亿元以上。但与此同时,网贷问题平台频现。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5年12月国家颁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网贷平台去担保、去活期理财产品、银行资金存管等。《暂行办法》引发了P2P网贷平台的倒闭潮。从此,P2P网贷平台开始步入理性的调整期。
P2P网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生事物,是传统借贷市场的有效补充和民间借贷的延伸,是我国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本文对当前网贷平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探索其规律,为网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网贷投资者、网贷平台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P2P网贷平台的大量出现,国内外关于P2P网络借贷的研究持续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 P2P 网贷平台的业务分类、运营模式、影响因素、风险控制与法律监管以及规范策略等方面。如吴晓灵等(2012)研究了P2P网络借贷的内涵、本质和功能;沈霞(2012)对P2P网络借贷进行了分类;谢平和邹传伟(2012)重点研究了风险防控及平台运营模式;伊耶等(Iyer等,2009)、蒲伯和西尼(Pope和Sydno,2011)研究了网络借贷的影响因素;巴克曼等(Alexander Bachmann等,2011)和许婷(2013)研究了网贷风险因素;刘颖、刘静等(2015)对P2P网络借贷与传统金融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研究;汤英汉(2014)研究了网贷借款人的违约特征;吴晓光和曹一(2011)研究了P2P网贷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李先玲(2015)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我国P2P网贷平台倒闭的原因。这些研究者深入考察了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故意诈骗、跑路;二是经营不善。此外,还有监管缺失、技术风险、社会诚信因素等原因。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从理论、实证等角度研究了网贷问题平台,这些研究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众多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探究网贷平台发展的问题,但是一些研究的思维和方法是传统金融思维和方法的延续,并且部分结果有待商榷,如“问题平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平台注册资本对问题平台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等。为此,本文从实证检验的角度深化P2P网贷问题平台的特征研究,以期得到与实际更为相符的结论。
三、网贷问题平台特征分析
本文选取2007—2016年5月以前全部网贷问题平台共1679家的数据,以及目前仍在经营且较为活跃的482家网贷运营平台数据,两样本合计占目前可统计到的网贷平台总量的55%以上。数据主要来自“网贷之家”、“网贷天眼”、“银率网”等网络以及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财政部首份官方《网贷白皮书》、P2P网贷行业2015年年度报告。
网贷问题平台是经营P2P的企业网贷平台上线后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不能持续经营、中断运营的网贷平台的总称,主要包括跑路、提现困难、停业(含转型)、经侦介入、诈骗或提现困难后恢复六大类。
(一)网贷问题平台基本状况
表1:网贷问题平台统计表
[时间\&问题
平台数\&涉及投资人数(万人)\&占总投资人数比\&涉及贷款余额(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例\&2013年之前\&80\&0.9\&3.50%\&14.7\&5.00%\&2013—2014年\&335\&4.8\&4.00%\&63.8\&5.80%\&2014—2015年\&1088\&20.6\&3.40%\&138.1\&3.30%\&2015—2016年5月\&1679\&27.8\&3.70%\&170.5\&3.00%\&]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自P2P在国内出现以来至2016年5月底,曾出现过4080家P2P网贷平台,其中有1679家出现了各种问题。问题平台占全部P2P网贷平台总数的41.15%。统计显示,网贷问题平台涉及贷款金额170.5亿元、涉及投资人数27.8万人(见表1)。
(二)网贷平台问题类型分析
网贷问题平台的六大类型中,跑路的网贷平台802家,占全部问题平台的47.77%;提现困难的477家,占比28.41%;停业或停业转型的364家,占比21.68%;经侦介入和涉嫌诈骗的23家,占比1.37%;停业或提现困难后又恢复的13家,占0.78%。平台跑路和提现困难合计1279家,占76.18%。可见平台跑路和提现困难是目前网贷平台的主要问题(见表2)。
数据来源于网贷之家、网贷天眼,并经作者整理。
(三)网贷问题平台数量多、占比大
数据显示,网贷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41.15%,超4成网贷平台出现问题,表明P2P网贷平台“野蛮生长”后,“无标准、无监管、无法规”的“三无”网贷平台问题集中暴发。
(四)网贷问题平台地域范围广、区域分布不平衡
问题平台在全国分布不均衡,且各地差异较大。出现网贷平台问题最多的是山东,占全部问题平台的18.5%;其次是广东,占18.1%;浙江排名第三,占10%;新疆问题平台最少,只有2家(见表3)。
(五)网贷问题平台注册资本实力悬殊
对1679家网贷问题平台进行分析后发现,问题平台注册资本最少仅3万元、最多的10亿元,平均注册资本3165万元,众数为1000万元。问题平台存续时间最长的65个月、最短的不到1个月(不足1月按1月计),平均存续时间9.98个月,众数为1个月(见表4)。
尽管注册资本并不一定就是P2P平台的实缴资本,但注册或认缴资本是平台实力反映。从表4可见,问题平台注册资本差异大、实力悬殊。
(六)网贷问题平台存续时间短,呈现拖尾状
存续时间短是问题平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1679家问题平台中,问题平台众数1个月的有249家,这些平台几乎没怎么经营就出现问题。3个月内出现问题的平台占比达28.65%,半年内出现问题的平台占43.48%,1年内出现问题的高达69.27%。平台存续时间呈现较长的拖尾状,即平台存续时间短的占比大,存续时间超过1年的占比约30%,数量少(见表5)。
四、P2P问题平台特征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从表面上看,上述问题平台存在着注册资本少、存续时间短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否具有显著性需要在统计学上进行检验。本文通过均值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网贷问题平台注册资本少和存续时间短是否具有显著性。
1. 将全部网贷平台作为研究总体,分别从中抽取问题平台和部分运营平台做比较,分析二者的注册资本、存续时间是否存在均值差异。因此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H1:问题平台与运营平台的注册资本、存续时间没有差异。
2. 设容量为n1的样本一(问题平台) (X1, S1)来自全部网贷平台,且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数为[μ1],标准差为[σ21];容量为n2的样本二(运营平台)(X2, S2)来自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μ2],标准差为[σ22]的总体。同理可知,网贷问题平台与抽样的运营平台应该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标准差。
当总体是正态分布,那么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DX=X1-X2]的抽样分布也是正态分布。设[DX]抽样分布的总体平均为[μDX=μ1-μ2]([DX]抽样分布是指在样本一和样本二所代表的两个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通过计算每个样本的[DX],由此可得到的概率分布),则两样本平均数差异检验实际上就是[DX]和[μDX]的差异检验。Z检验的公式为[Z=DX-μDXσDX](由于零假设为[μ1=μ2]=0,因此[μDX=0],即[Z=DXσDX])。
3. 两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一般用来检验单样本均值与确定的总体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选用SPSS 22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样本中的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是否存在差异。
(二)模型检验
对上述两样本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得到运营网贷平台和问题平台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6)。
表6显示,运营平台和问题平台注册资本均值分别为6508.32万元和3165.32万元,存续时间分别为24.79个月和9.98个月。单纯从数值上看,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三)运营平台和问题平台两独立样本检定
运营平台和问题平台是总体中选择的两独立样本,其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的均值存在着差别,但这种差别是否构成显著性,需要用两样本检验。表7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检定结果。
表7包括方差齐性检验的F值和概率,T检验的t值、自由度(df)等信息。在平台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的Levene 的变异数相等测试(方差齐性检验)中,F=34.97和F=23.89,显著性均为0.000,拒绝零假设,即拒绝“采用相等变异数”的假设。因此,上述检验“不采用相等变异数”。T检验结果显示,t=4.52和t=25.23,显著性 (双尾)均为0.000,拒绝平均值相等的零假设。
T检验结果表明,两独立样本网贷平台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即对于两类平台来说,注册资本均值和存续时间的均值有显著性的差异。统计还显示,正常运营平台注册资本均值比问题平台大、存续时间长于问题平台。因此,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两个变量对网贷平台是否出现问题,具有显著的影响。T检验结果证明H1:问题平台与运营平台的注册资本、存续时间没有差异的假设不成立。
(四)问题平台区域差异检定
同理,对当前网贷平台区域性的差异进行均值比较,以检验平台是否存在着区域性的均值显著差异。为此,选取“各地区问题平台占本区域的平台比”、“各地区问题平台占全国的总平台比”,对其均值进行比较。
从单纯的数量上看,山东、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东南部省区,问题平台数量较其他省区多(见表8)。这种数量多是否能说明这些地区的网贷平台就容易出现问题?是否就可以得出“这些地区的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概率高”的结论呢?本文假设H2:东南部沿海地区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概率高。
1. 变量的选取。为能对上述两变量进行比较,本文在模型中设计了“本地区问题平台数”、“本地区问题平台数占本地区总平台比”和“本地区问题平台数占全部总平台比”三个变量进行研究(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山东、广东、上海等东南部沿海区域,无论是问题平台占本地区总平台比,还是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比,均处于各省市前列。直观上,从数字的高低判断上述地区的网贷平台存在着区域性的风险。其实不然,对于比较的数据,只能判断其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并不能说明其实际水平。一个区域问题平台占比到底高出多少,需要从统计学的置信度中加以准确把握。
2. 模型设定及变量系统性分类。为区分问题平台占比(两种占比)是否达到差异化水平,需要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类:(1)对上述区域的问题平台、问题平台占本地区平台比和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比进行分类,用系统聚类法,将上述区域分成两大类;(2)对两类中的样本进行独立样本检验,查找出二者的均值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从数值上看,问题平台的数量、问题平台与本地区现有平台关系以及问题平台与国内全部网贷平台的关系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选取问题平台数量、问题平台与本地区平台比、问题平台与国内现有平台比以及各省区的总平台数作为分类变量,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研究,设计聚类数为2,聚类结果见表9。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9个省区中除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北京被划分为第1类外,其他各省区均划为2类。这两类地区问题平台数量和占比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那么这种差别是否可以肯定上述均值具有显著性?将上述两类均值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见表10。
3. 模型检验。对问题平台数、占本区总平台比、占全部总平台比进行均值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0。
通过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问题平台均值和占全部总平台比均值存在着显著性区域差异;问题平台占本地区总平台比的均值比较检验显示,不存在区域均值显著性差别,但是各区域问题平台数据存在着差异。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比均值出现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近70%的问题平台和运营平台均在表9中的1类地区。因此,造成该结果是因为网贷平台过度分布不平衡,与问题平台不存在较强的关联。从本地区的问题平台占全部总平台比的均值比较来看,均值差异并不显著。数值的巨大差异并不能表明发达地区出现问题平台的概率大。因此假设H2:东南部沿海地区问题平台出现的概率高是不成立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2016年5月底前1679家网贷问题平台和482家运营网贷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 在网贷平台的总体中,网贷问题平台和运营平台在注册资本、存续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上述变量在网贷平台即将出现问题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但问题平台占本地区总平台比的均值方面没有差异。
2. 注册资本少、存续时间短是网贷问题平台的两个重要特征。
3. 一个地区网贷平台的数量不是问题平台出现的主要原因。相反,区域平台分布不均是导致网贷平台数量多的地区产生问题平台多的主要原因。
(二)对策与建议
1. 网贷平台的注册资本少是网贷平台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加强网贷平台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网贷平台的资本实力进行监管。注册资本是网贷平台抗风险能力的保证,较多的注册资本可以提高网贷平台抗风险的能力。要避免问题平台的出现,首先要加强网贷平台注册资本(实缴或认缴资本)的监管。
2. 网贷平台运营的时间长短检验了其经营能力的大小。网贷平台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其本质是金融。互联网为金融提供了现代手段。因此,强化经营、防范风险是网贷平台发行的关键。通过高利率和高手续费开展的业务,对长期经营的网贷平台来说,只是一个吸引客户的手段。要长期经营,关键还要培育专业人才及有效的运营模式,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创新。经营与创新是网贷平台发展的双驱力量。
3. 网贷平台区域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区域平台数量与问题平台出现的概率水平不具有显著性关系,就区域问题平台和全部平台的关系而言,不存在1类(东南部沿海)区域发生问题平台的风险更大的问题。
4. 对于投资者而言,为避免P2P网贷投资失误,应当关注所投资网贷平台的注册资本和存续时间这两个关键因素。注册资本多、经营时间长且有一定经营能力是选择网贷平台的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戴道明.P2P网贷问题平台特征成因及行业规范性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2).
[2]祁宁.P2P网络贷款风险问题的研究[J].当代经济,2015,(35).
[3]莫易娴.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发展研究[J].财会月刊,2014,(16).
[4]何文茜.101家问题P2P网贷公司分析[J].商业经济,2014,(13).
[5]王亚娜.我国P2P网贷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4,(11).
[6]李先玲.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原因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5,(3).
[7]张红坡,张海锋等编著.SPS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元昌安,邓松,李文敬等.数据挖掘原理与SPSS Clementine应用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