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物理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
【关键词】创设;情境;彰显;地位;调动;情趣
教学必须改变以往过于尊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认为在物理课题教学中,依托情境的创设必须达到三个目标,即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熟悉的智力背景,鉴于这样的考虑,教学在预设课堂情景时,应特别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有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问题,把这样的问题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于课堂现场,从而构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问题情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精神环境,吸引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观点,应体现在我们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始于真实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教学活动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活动机会。交流合作、讨论最后归纳总结的一个学习活动。活动中,似乎没有教师出现,但教师处处体现了引导作用。
二、利用幽默语言、成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教学。物理学科是严谨、崇高、神秘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若一味用枯燥的概念、公式作为教学语言,学生在课堂上听之无味,学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常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的神态,很容易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充分利用成语、谜语,概括物理知识点。物理学中一些知识点的表述严谨,不太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利用一两个成语、谜语概括,效果还不错。教学过程中,实时穿插小故事、笑话等,能充分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30至35分钟的时间学生能够用有意注意参与学习,为了让学生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实时穿插小说故事、笑话等能唤醒学生已疲劳的思维,在适度放松后,又能达到一个新的精神状态。
三、充分注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
演示实验,要有直观性和可见度,现象要让学生清晰可见,能充分说明问题。所以要尽量选用大型的仪器,尽可能提高仪器本身的可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实验现象,让现象创造情境,体现学习的乐趣。演示实验要因课而异,推进学生生活。物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教学中用日常生活的实力演示,比照书讲解更具体。如:①在演示科学探究“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可在桌上重叠放一堆书,让学生自己抽动书中的第三本和倒数的第三本,体会影响摩擦力的因素。②在探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知识时,让同桌的一位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位同学将耳朵贴在桌上听,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现象,这样在实验中学生感到具体、生动、有趣。③留心观察,抓住机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④让学生重视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学生完成后在教学过程时进行评比,大力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迎合学生好动的心情,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其感到物理课的趣味性。
四、准确地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物理概念和规律具有深刻“物”的基础。要重视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过程,或推导出新的物理概念、定理和结论的过程,只有把道理弄明白,学会追根朔源,才能真正的理解。不注意道“理”,只是死记硬背几个结论,是学不好物理的。不能以看大量的例题和做大量的习题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在我们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有充分理解、复习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不少同学以为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的原因是题目做的太少。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去做题。解一道题,记住一种解法。这些学生脑子里虽有很多解难题和复杂问题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没见过的“生题”,脑子里记住的各种题型的解法与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对不上号,仍毫无办法,于是更加以为自己做过的题型还不够多。其实,这些学生可能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的症结所在。如果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都是自己经过仔细分析后独立完成的,并且对求解过程的依据,每一步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么他就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在经过解一定量复杂问题的锻炼,一般就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素质,再碰到“生题”时,能很快的抓住问题的切入点,“生题”也就不“生”了。
在学习中,要正确摆正学习态度,吸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也是减轻课业负担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