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港湾

2016-05-14 18:44徐灵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工组员家庭

徐灵

家庭寄养模式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模式,是在儿童福利机构收养压力增大、儿童福利社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家庭寄养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儿童更多层次的需求,在实践中给寄养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A福利中心自2000年以来开始家庭寄养工作的探索,并于2007年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寄养家庭家长及儿童提供服务。

家庭寄养儿童具有其特殊性:一是寄养儿童的学习能力通常弱于正常儿童,导致学习周期拉长,这就要求寄养家长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二是寄养儿童可能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需要寄养家长特殊照顾和个别训练。因此由于寄养儿童的特殊性,家庭寄养与一般家庭正常儿童的养育并不完全一致,家庭寄养需要寄养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和恒心。

依据人类成长规律与社会环境、亲职教育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社工发现在家庭寄养模式中,寄养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寄养家长的养育能力影响。为此,寄养社工尝试以寄养家长为服务介入点,提升他们的养育、教育能力,为寄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小组活动的理论基础及目标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它强调模仿、认知对学习的作用,并认为行为可以通过赞赏与惩罚得到强化。在小组中,组员交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影响及学习的过程,组员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与模仿,使自己发生一些改变。此次的系列小组活动就是希望在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规范寄养家庭的寄养工作,同时让寄养家长之间互相学习育儿经验。

2、小组动力理论

小组凝聚力是小组动力理论的核心。勒温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同时,在小组中需要以小组活动为中介,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3、小组成立及目的确定

社工组织成立“温馨港湾”小组,小组对象为寄养家庭家长,共计10名。小组定位为教育小组,总目标是对寄养家庭家长进行培训,为儿童福利院的寄养儿童创造更加安全、温暖的家庭港湾,使他们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并在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等方面健康成长。具体工作目的如下:(1)加强寄养家长与家庭寄养指导站之间的联系,方便指导站对家长教养儿童提供支持;(2)使寄养家长之间建立友谊,互相支持,共同讨论“育儿经”;(3)通过传授照料和教育寄养儿童的技巧,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寄养儿童。

二、小组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首先欢迎组员加入,社工作自我介绍后说明了社工小组的目的、内容以及规则。小组成员围成一圈,相邻的组员相互介绍对方(姓名、年龄、爱好等)。他们虽然之前可能见过面,但只停留在似曾相识,深入了解很少,通过自我介绍,小组成员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由组员自己提出作为一个小组应该遵守的规定作为小组契约。刚开始有些组员不好意思,小声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组员开始跃跃欲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闹了起来。最后小组契约内容为:1、积极配合2、不插嘴3、按时参加活动,不迟到4、保密。接着,大家玩了一个游戏叫做你说我猜。派两名组员,一名组员描述任意组员的五官特征、衣着等让另一名组员猜是谁,猜错的组员要满足其他组员的愿望。通过这个游戏,组员之间开始熟悉起来,能熟练地说出对方的名字,不再拘谨。最后一项游戏“大家来打球”,组员按1,2报数分成两组,通过任意形式将球打入对方的球门即为获胜。在这个游戏中,家长们忘却了自己的负担,心中只想着胜利,和自己的队友分工协作,并肩作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虽累得气喘吁吁却很开心。稍作休息后我们就组织组员分享活动的心得体会。总结组员的发言,有以下几点感受较深:1、玩得很开心,组员们反馈这是第一次放下年龄忘乎所以的玩;2、组员相互之间讨论如何获胜,形成了团队意识3、团队中每一名成员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缺一不可。

第二次小组活动一开始,我们就再次重复了小组契约,小组成员异口同声的说出了小组契约的内容。接着再次自我介绍,采用串名字方法,让组员彼此加深印象。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名组员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爱好等;第二名组员接着介绍,但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组员说:我是***后面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组员要将所有组员的名字复述一遍。接下来让组员之间轮流分享自己从事寄养以来的感受和经验。组员们分享时流露出慈爱的眼神,讲述到寄养儿童丁点进步时透露出成功的喜悦。组员都说“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寄养儿童有进步,听到寄养儿童喊她们妈妈,她们的内心无比感动”。但他们也很苦恼,寄养儿童在寄养初期进步飞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的发展速度开始变慢,比如说教寄养儿童喊爸爸妈妈,几个月都未必能学会。组员们都有同感,同时也很受挫。社工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公交车上,社工遇见了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先天愚型的孩子,这个孩子从容的刷卡后坐到了社工的前面。社工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立即询问他的年龄,他回答33岁。通过交谈,社工了解到他几乎无所不知,而且他还很了解最新信息包括最新发生的新闻。他的妈妈很自豪地告诉社工他从小由爷爷奶奶教养,爷爷是一名教师,专门教他读书、写字,下棋。除了数字概念较差之外,他什么都知道,基本生活完全自理,能与人正常沟通交流。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寄养儿童是有希望的,他们是有能力学会一些东西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很重要。组员在社工分享完之后都很激动,她们都殷切地期盼着她们的孩子能更快更好的成长。社工告诉她们要按照老师制定的教育训练计划配合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要循序渐进,组员表示一定配合。

第三次小组活动首先回顾小组契约,从任一位组员开始,大家顺时针依次说出契约,组员们都能熟记于心并认真遵守。其次社工为她们传授一些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残疾儿童的一些基本类型、特征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再次请组员依次分享自己目前在教育寄养儿童中使用的方法,教育的内容以及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一一记录之后采用头脑风暴方法,由其他组员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玩一个“盲人足球”游戏。每个组员在自己的小组内找一个另一个人作为搭档,每对搭档中只有一个人戴蒙眼布,另一个人不戴。只有被蒙上眼睛的组员才可以踢球,他的搭档负责告诉他往什么方向走、做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搭档进的球最多就获胜。游戏结束后组员开始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组员们表示刚开始都有些害怕,犹豫不前,渐渐地两个人开始相互磨合,相互信任进而产生默契。他们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感受:先是紧张不安,然后是手足无措,再是有进展,最后是相互协作,互相信任。从游戏中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对方的支持和鼓励。社工鼓励小组组员之间相互支持,在日常生活中有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

第四次小组活动一开始,由社工带头,所有组员齐声响亮的说出小组契约。接下来社工组织开展了游戏“驿站传书”比赛。由社工担任裁判,并负责在纸板上写下一串数字。所有组员排成一列,比赛共分三轮,每一轮要用不同的方式,由每一列的最后一位组员传递数字信息至第一位组员。在游戏开始前只给最后一名组员看,活动过程中严禁从嘴里发出任何声音。第一轮开始前,给组员6分钟的讨论时间,以指定沟通密码方式,传递结束后给所有的队员5分钟的讨论时间,总结及完善传递方式以提高下一轮的准确率。每一轮传完信息后,每一列的第一位组员立即举手示意,大声读出她认为的一串数字,看是否与社工在纸板上所写的数字相符。通过这个游戏组员感受到了沟通的多样性和重要性。社工指出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寄养儿童大多语言发育迟滞,仅靠语言沟通远远不够,还可以通过动作、神态、图片等来与孩子进一步沟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与他交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最后社工组织组员进行回顾,组员很兴奋的分享自己参加小组活动后的改变并为这种改变而欣喜。她们开始尝试自我学习,平时多关注儿童教育方面的素材,同时重视生活中的教育。从生活点滴开始关心并教育孩子,比如今天吃的什么蔬菜,菜的名字,什么颜色,吃了几道菜等等。现场气氛活跃,大家争先恐后与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的做法。

三、效果与评估

参加小组活动的寄养家长95%对于活动时间安排、场地安排、形式、难易程度感到满意。组员每次都很准时参加活动,100%出席,95%的组员认真参与活动,90%以上的组员积极分享。他们从小组活动中了解到了关于自己孩子的许多知识,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从社工和组员那里得到了支持和鼓励。家养家长表示很欣喜有了自己的团队和组织,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同时他们也希望社工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

通过此次小组,家长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开始努力发掘提升自己。

四、总结与反思

社工对小组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寄养家长的表现进行总结,并邀请家长填写小组活动意见表。通过“温馨港湾”小组活动,家长们育儿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开始关注育儿技巧,家长们彼此熟悉成为朋友。反思整个小组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的不足,有以下几点值得同行借鉴:第一,组员年龄都是四十五岁以上,且文化水平不高,反应速度、灵敏度方面稍慢,需要社工在讲解游戏规则时放慢语速。第二,小组活动需控制时间,组员常常在游戏中玩得很投入,意犹未尽,导致时间过长。第三,组员都比较害羞,且自信心不足,在分享自己时不那么积极主动,讲到孩子时则滔滔不绝,因此社工在他们分享时需引导她们多讲述关于自己的内容。第四,组员自我学习意识刚刚产生,学习能力尚不足,需要社工为其提供资源,引导其学习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社工组员家庭
A Social Crisis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家庭“煮”夫
小小组长不好当
恋练有词
还是不错的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