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文化精神,因而要借助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精髓,并由此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意识。本文主要介绍文化素养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各项要求。力求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素养;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对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底蕴具有极大帮助,在融合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的进程中,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体会中国文化之美,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并完善语文教学
理念。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状况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结合中华文明演化出的一种能反应民族特质的文化形式,集合中国的思想、文化、观念等各个要素,创造主体是现在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华先祖,这些理念应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下去,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故能优化发展历史,其中有着更为博大精深的内在含义,是推动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保障。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中华民族几年前的文化结晶,不仅在发展中要契合儒家的文化核心内容,更包含其他各个不同的文化形式,例如在发展需结合法家、道家的文化传统。由于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前圣贤传承下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教育中应将核心都落脚到德育教育方面。
由于当前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好奇心,故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先给学生灌输一些浅显的传统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带动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莫大的帮助。通过调查可以获悉,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能够涉及传统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偏少,或者说基本没有过涉及,但从当前的发展状况可以获悉,我国小学开始逐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由于这是中国的传统精神所在,学生学习知识是要建设和发展当前社会,但是驾驭知识的能力的关键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前行,人们多数情况下会受到利益等因素的驱使,最终放弃自己的信念。例如前一段时间某理工高校的一位博士,将国家的核心军事机密卖给间谍,造成国家的机密泄露,虽然此人学业成绩优秀,且国家培育多年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却没能坚守住忠于祖国的信念,背叛祖国和人民,故此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对传统文化和文明认识,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灌输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必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入教学
(一)古诗词教学渗入传统文化
1.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受到厚重的历史变迁影响,很多诗句有着深奥的内涵,小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不容易接受这些思想。针对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以故事的形式将古诗词中的内容都呈现给学生。例如,南宋诗人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就曾明确地写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主要是介绍诗人现在已经年迈,不能上战场保家卫国,所以感觉很悲哀,但内心深处还是想要为国家驻守边关,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并且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学生可能通过字面内容不能理解诗人的这种感受,教师可以将自己塑造成陆游的形象,从诗人的角度给学生讲解当前作者的内心思虑。另外教师在教学时也应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式,如最近大家一直在讨论的南海事件,不仅在网络上,甚至在街头巷尾都成为热议,学生回家也会听家长或者看电视多少有些了解,教师可以由此为契机,让学生就南海事件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学生可能目前语言积累有限,能够说出的词句就有几个,但教师的鼓励,能让学生对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理念有深刻体验。另外有些古诗词毕竟距离我们很遥远,学生对个别的情境也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想象出来,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材设备给学生再现很多情境,与此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或者朗诵,学生在视听教学模式的引领下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学生听到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最终在提升自身诵读兴趣的前提下,不断增强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2.重视诵读体会诗歌情感
语言积累初期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反复的诵读,同时诵读活动也是语言情感体验活动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诵读学习累计传统文化知识,让知识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民族特色,目前传统经典能够累计的内容较多,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获悉,诵读优秀的诗文,要在诵读过程中重视情感体验,不仅需理解其中的内容,更要加大对其内涵的深刻感悟。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文字都镌刻在大脑中,这样学生通过熟练地朗读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背诵诵读的内容,其实这一期间知识就已经内化到学生大脑中。但是教师在此期间应做好有效的教学指导,很多学生在诵读时不用心,有气无力的唱读,这类诵读方式将无任何实效性,教师意境发现这种诵读方式应马上制止,并详细的给学生介绍清楚诵读的必要性,让学生理解。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孟郊的《游子吟》,还有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内容都将亲人的关爱表达在诗歌中,并通过语言适度的呈现出来,让人阅读以后感动至极。
(二)优化教学中的教材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应不断的优化教材内容,这是在有限的文章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学生能够通过教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由于语文教材的使用需遵循简单易懂的原则,不仅需蕴含民族的优秀品德,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例如,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该诗主要是描写雪后的清晨,破山寺幽静的环境,并在这一期间体现出诗人模拟过后的意境,学生也能由此欣赏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9).
[2]苏朝晖.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2(6).
作者简介:蔡勤,女,1976年生,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