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波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创新教育的实施还很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创新教育的深化。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些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机械呆板,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缺乏应有的活力。数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这样的课堂才不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打造一个快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教育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并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在个性张扬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体验生活之境,构建活力新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究数学知识,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收集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圆的实物,如,铁圆、圆盘等。让学生自主来探索如何求圆的周长。有的认为利用绳子绕一圈,再测量绳子长度;有的认为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也行……在讨论基础上,动手实践,从而得出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里,教师提出一个新问题:要是遇到大一些的圆时该怎么办?方法行得通吗?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或自觉看书领会中懂得需运用统一计算公式才能真正求出。这时可创设一些小问题来学习探讨:(1)为什么车轮是圆的?(2)为什么不是方的或是三角形的?(3)为什么不可以呢?……学生在质疑解答过程中能联系生活经验来解决有关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从而体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学习与生活和谐统一,更好地促进学习。
二、创设小组合作之境,构建学习新形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随着它的走进课堂,大大提高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课堂新景观。为此,教师在任课时应细致推敲研究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剖析知识内在联系,充分发挥例题的功能,提供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材料,既要有思维含量,又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教师就要做到及时、得力、得法。在教学“加减法的估算”时,我首先通过创设具体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帮助体育老师估算一下用100元钱购买1个排球,2幅乒乓球拍、10个乒乓球,(1个排球45元,1幅乒乓球拍22元,1个乒乓球1元)到底够不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了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三、创设求异思维之境,构建解题新思路
激活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创新人才都有一种追求普遍规律、乐于探索、爱好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但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8=?时,学生想尽了方法,只要方法是对的,老师一一给予肯定,但学生的想法却充满智慧的灵光。方法一:从15里1个1个地减,共减去8个,这是思维还离不开操作的低水平的反映;方法二:15-8=10-8+5,是用10减去8再加上个位上的5,比书上15的退位减法“从前位退一到本位变10,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再减”就简便得多,这是儿童智慧的反映;方法三:15-8=15-10+2,是思维灵活变通性的反映。15减8难算,但减10就容易,因为多减2,所以再加2,结果是不变的;方法四:因为7+8=15,所以15-8=7,运用做减想加的方法计算,是知识的迁移;方法五:15-8=15-5-3,把8分为5和3,先用15-5=10,再用10-3=7等等。各种算法,让学生各思其计,我们则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讲清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只要学生会就是好的。通过上例的教学,让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将会大大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四、创设问题意识之境,构建学习新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的互相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构建学习新思路,这样知识就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在现代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还应贯彻教材本身化繁为简的教学原则。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
经过观察,学生马上就发现表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人的身高不可能为0.155米,也不可能是13.8米。老师只需问:错在哪里?学生: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学生能从心理上直接形成一定的概念,达到了老师教学的目的。但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渗透数学思想,贯穿于整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便于他们自主学习。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可见,封闭僵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出路,时代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早日诞生、早日成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我坚信: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让数学教学更精彩;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孩子们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许丽琴.努力创设高效活力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5(5).
[2]闫国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