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屏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足以点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正确巧妙的课堂引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能主动调动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能指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课序之中,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通过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高效精彩课堂的数学导入,提出无声导入、模具导入、操作导入、旧知迁移和订正导入五种导入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他们的“心”随课而动。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一、无声导入
有声,是智慧的表达,是才华的展示;无声,是默默地阅读,是静静地思考。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语言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例如,“折扣”这一堂课数据处理比较多,计算繁。采用讲解式传统教学授课,学生反馈学习起来乏味无趣。有一次上课,我一走进教室就做了一个静声的动作。有学生反应快的马上“正襟危坐”不出声了,也有几个在碎碎念的,但在过完1分钟后我还没有讲话,也安安静静的注视着我了。这堂课没有叫“上课、起立”。我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
四折是4/10,改写成百分数是40%,改写成小数是0.4;
六五折是65/100;改写成百分数是65%,改写成小数是0.65;
七折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改写成小数是( );
八八折是( );改写成百分数是( ),改写成小数是( );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然后,我开始巡视。我发现每个孩子他都在认真思考,并且谨慎答题。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将折扣、分数、百分数、小数转换的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而且课后也反映他们对该知识的记忆也较长久。后来我反思,无声的导入使他们产生了紧张感,而打破传统的有声教学又使他们新鲜,同时大脑的活跃产生了他们对知识的
可望。
二、模具导入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生将接触立体几何,由于概念抽象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往往感到入手难,缺乏学习兴趣。通过模具引入可以点燃学生心中学习兴趣这把动力之火。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组合教学模具以及生活实物模型,如文具盒、牙膏盒等进行导入。教师问:像这样的形状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摸一摸、拆一拆等方法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实际模型去帮助他们建立、感知空间特征,获取概念。而通过生活实物模型又可以使学生明白立体几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知识时产生的思维定式消极影响,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在空间几何教学中利用模具导入新课,是不二之选。
三、操作导入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自主欲强烈、又好动,数学课堂设计操作练习,恰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能够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动脑思考探索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鸽巢问题”时,上课开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动手放一放: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有哪些情况?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做记录。(教师把分的情况列成表格如下)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由此引入课题,这样的操作导入自然适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旧知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系统紧密、逻辑性强。在我们的教材编排设计中就巧妙地运用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因而我们就可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为学生快速融入新知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圆环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练习,从10吨大米中运走8吨,还剩多少吨大米?学生很快地运用减法来进行计算结果。然后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教具,告诉学生现在这个圆的半径是R,请学生计算它的面积,即πR2。现在依圆心剪一个半径为r的小圆,则小圆的面积是πr2。最后设问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计算结果是π(R2-r2)也就是圆环的面积公式。
五、订正导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为小学生具有自尊心强、不服输的特征。而订正错误对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所以,结合以上两点巧妙地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把学生易错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进行订正。
学生计算方法: 订正:
=1020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会进行自我对比和反思。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正确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纠正错误认识的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通过竞赛、新旧知识的对比、开门见山、游戏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形式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优越的条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玉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J].学周刊,2012(4).
[2]杨小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探讨[J].考试周刊,2015(10).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