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搭一座鹊桥

2016-05-14 19:42王晓红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摩课新课程新课改

王晓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可是我发现许多这样的现象,在研讨课、交流课、观摩课等活动中,老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有很大改观,可是做完课,一回到班级,又开始旧戏重演,“填鸭式”“题海战术”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看来一项改革就如一场革命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中国的传统教育沿袭了几千年,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改变它,实在是不容易,那么如何真正地实现新旧教学模式的平稳过渡和融合,这令我深思,凭借一些教学体会,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功利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课改的许多理念听起来并不难,道理谁都懂,可是要把课改的许多教育新理念成功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可能像我们看到的那些研讨课、观摩课那样,有许多年轻教师到外面听了一些课回来觉得课改并不难或充满了紧迫感,急于向那些骨干教师学习,其实,课改这个新事物谁都未必真正的掌握它。虽然那些研讨课、观摩课做得十分成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和未来,谁会知道这些课经过多少次的回炉重练,经过多少人的指点更正,这并不是平时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要冷静对待这场教学改革,不要急功近利,为了应付检查、为了汇报成果,而作假课,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改掉陈旧过时的教学习惯,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去做,绝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要的是真实的课堂,而不是虚假的空花瓶,我认为真正在落实课改理念的那些人,绝不会是那些已经满腹经纶、满嘴哲理的说课,而是那些模糊不清、说不出简洁的探索者,因为我们正在试验,正在探索,所以才知之甚少,甚至无法断定什么是正确的,急于功利,只看表面现象,绝不会把课改落在实处。

二、新旧教学观要有机融合,平稳过渡

提出了新的教学观、新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旧的传统教育观念就一概丢弃毫无用处呢?我想千年的中华文明,势必有他博大精深之处,几百年的现代教育也必然有他的精华,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新课改,是不是也会走入一个极端呢?因此我想谈一下新旧教学模式如何有机融合,平稳过渡。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但不能不要“接受考试”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助、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我认为,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也并不是所有层次的学生都适合“探究式”学习,不论黑猫、白猫,抓住耗子是好猫,学习也是如此,不论用什么方式学,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就是成功的。有的教师为了“探究”而“探究”,根本很简单的教学内容或根本学生探究不出来的东西也让学生探究,结果流于形式,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索学习的取中、平衡、按中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顾冷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试”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假如连字词都不会写,如何成为作家;假如连基础知识都不会,怎么可能有创造呢?所以我们不能只看重过程,而不考察“结果”,导致有的孩子只会活跃,考试却啥也不会,请问,教学的成果在哪儿呢?“结果”与“过程”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统一的关系。

3.民主、开放的课程不等于无秩序、无规则

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程常规的变化,但是,追求“民主”“开放”的教师又走入了一个两难境地,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几乎吵作一团,不少学生为了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根本不管他人的意见,结果,教室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自由民主开放”必须在指定的规则下进行,就如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 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生只有尊重、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开展。

4.张扬个性,但不等于肯定一切

当今的孩子本身是独生子女,个性就极强还要张扬个性,发展创造精神。有些老师不分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就表扬鼓励,结果会使有的孩子原本就偏激的行为变得更加偏激,所以要提醒教师在注重个性发展方面小心谨慎,给学生的成长把好关。

三、永不言弃,坚持到底

新的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这项工作,前进的路上也许会有许多荆棘,但我们应该永不言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升华自己,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使新课改这棵幼苗逐渐成长起来。

“牛郎、织女相会须有喜鹊搭桥”,新旧教学模式的过渡、整合也需要我们身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不懈努力,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我们每天都在坚持,新的教学改革一定会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必将引导我们走进一个崭新而优秀的教育体制中。

参考文献:

[1]刘文胜.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5).

[2]方彩红.浅谈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1).

猜你喜欢
观摩课新课程新课改
走进观摩课 拥有大收获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学科价值:数学教材解读的重要视野——由两节同题观摩课引发的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摇曳生姿 诵读见长——以“第五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为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观摩课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