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三步曲”

2016-05-14 19:16郑素香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三步曲概念数学

郑素香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可见,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例如,在认识数字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人体功能中有趣的数字”“罗马数字中为什么没有‘0”等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学生课后就找来了相关的材料,甚至知道了什么是“黑洞数”,了解了最简单的一种黑洞数——西西弗斯数。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几种货币,不少学生课后马上查询到各种货币种类,有我国古代的,也有外国的。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将课内迁移到课外,获取了教材以外的知识,起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功效。

二、加强指导,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从而终身受益。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虽然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无法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给予科学、清晰的指导。

1.概念课中的数学阅读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以前,我们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都是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传统、程式化,使得课堂枯燥凸显。通过这次《小学数学阅读与提高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我发现进行概念课的教学既要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性,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认知、形成、理解并运用概念。首先,自学文本。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文本,带着问题自学,学生不再是盲目地翻翻书读读文字,而是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核心任务。其次,展示交流。讨论交流可以克服教师单调、枯燥地讲解知识,将知识强加于人的弊端,能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再次,归纳解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最后,实践分享。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并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此,除了从文体上了解概念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我还让学生课外(如图书馆查询,百度百科)收集相关知识材料相互分享,共同成长。

2.计算课中的数学阅读

计算这一基本技能是小学数学学科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大多数学生拿到题目后是边看边做,像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漏掉小数点等现象屡有发生。教师和学生往往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粗心”。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而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是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映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计算总是出错,是因为对计算方法、计算公式、计算规律、运算性质等不理解,不能将方法与算式进行熟练的转换。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情境理解法。即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让学生主动理解和建构知识,深刻理解掌握运算意义。二是先读再算法。如630×[840÷(240-212)],学生看到算式后不要急于动笔计算,而是先读题“630乘840除以240减212的差的商”,这样的读题技巧又和文字题的列式联系起来,还能大大提高文字题列式的正确率。

3.解决问题课的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从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巧读书,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边读、边想、边画,画出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同时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适时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以一年级为例,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分清主次,去粗留精。如,“夏季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意大利体育代表团获得8枚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比意大利体育代表团多获得几枚金牌?”大量的文字叙述及出现的多个数字使本就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小学生看“傻”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际问题是什么?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是否已“圈点勾画作批注”?学生手脑并用,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将阅读进一步引向深入。二是图文结合,转换语言。如“下面是两个同学投飞镖的情况,(出现两幅各投中3只飞镖的靶图)谁的得分多?”这就要求学生从图中明白投镖的记分标准,并转换成语言,才能正确解决问题。三是大胆质疑,善于比较。如“期中考试时,平平语文考了97分,数学比语文少3分。数学考了多少分?芳芳语文也考了97分,比数学少3分,芳芳数学考了多少分?”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量关系总是隐藏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充或扩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三、优化过程,提高阅读技巧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

1.认真仔细,眼口合一

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在做题时,学生看完了题目不假思索,甚至没把题目看完,就一副“这题我做过”的样子提笔就写,哪知此题非彼题,它已“悄悄地”发生改变。因此,教师要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读通句子,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做到“眼口合一仔细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对重点内容字斟句酌,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2.读写结合,手脑并用

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如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标明关键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认识等。解题时用“椭圆”画出重点语句,用“×”画掉多余数据条件,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二为动手操作。边读看内容,边动手实践,通过填一填、算一算、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实际操作进行观察比较,感悟新知,深入理解。

当然,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有意指导,经常训练,才能促使学生愿读数学书,会读数学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进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1).

[2]张荣煌.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思考[J].福建教育(中学版),2006(11).

猜你喜欢
三步曲概念数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