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伟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作为高等院校中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现状、发展定位以及就业问题等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与缺陷弥补,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人格品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98-01一、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独立学院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高等院校学生相较有其特殊性,比如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和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等。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就业选择等方面有些急功近利。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等靠思想严重,上进心和紧迫感不强。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目标开展。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多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型、技能型等复合型人才,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也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努力培养出价值取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是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保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全球经济发展下行的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紧张局面在短期很难改变。社会上部分企业和单位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看法还存在着某些偏见,造成独立学院学生较大的心里负担和压力,也体现在面其对就业选择的不自信和自卑感。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1.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独立学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的灵活。独立学院在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机制等方面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安排,达到二者结合的最优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说教方式的有力补充,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受众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其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与社会能力全面提升,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
2.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一是部分独立学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想结合的重视程度不高,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停留在课堂授课和传统的说教方式上,没有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放在与前者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由于资源分配的问题,部分学校在搭建校内外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方面投入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平台。三是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和约束,使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成为了一个口号。
三、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机制
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参与性的特点,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与其他类高等院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来做好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在学生培养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体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
1.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国情、校情、生情来开展,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与学生培养目标、方案一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制度,规范管理,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专业)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内容,并且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实行必修制,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功能。
2.优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构建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努力开拓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切身感受和体验时代和社会的脉搏,进而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二是积极搭建校内学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组织社团活动、竞技体育、公益服务、艺术修养与实践等方面的赛事或活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成为体质健康、心态阳光、善于交际、勇于担当、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3.创新形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优化内容是核心,但工作形式的改变和创新则是让二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效果的粘合剂。传统说教与形式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模式,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们已经不再有往昔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如今的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对于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和新鲜事物的热爱和追捧众所周知。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打造网上网下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的体验式、交互式交流平台,才能达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和互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科学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也促进了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出业务能力强、立场坚定、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服务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13SKT04。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政社,2005(5).
[2]王晚英.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3-65.
[3]刘艳群.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2):238-239.
[4]潘荣华,周新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