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设,优化语言

2016-05-14 17:12黄春琴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边线周长树叶

黄春琴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以下谈谈课后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一、有效前置性学习

学生对于周长的理解,难就难在“周长”的概念的理解上,怎样才能在课前引导学生去认识周长这个概念呢?“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中“一周边线”是个难点,于是在学习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周边线”的概念,设计了以下前置性学习内容:(1)用彩色水笔沿着树叶的边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2)描出下面每个图形的一周边线。(3)还有什么疑问?

课前利用学生熟知的树叶,要求学生一笔描出树叶一圈的轮廓线,初步让学生感知“一周边线”,并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初步感知周长后,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周长的概念,但是再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这两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周长”这个概念。通过预习单的批改,发现大多数学生课前就已经能求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周长了。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疑问:一个图形里面有图形,算周长吗?圆形的周长怎样求呢?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也使教师更加了解学情。

二、自主探究,感知周长

通过学习单上描树叶的周长,课堂中要求学生指出书签的周长,再指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物到图片再到图形,这个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周长。但是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的过程,才能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通过前置性学习,充分了解了学情,课堂上也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进一步感知了如何测量周长和计算周长。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还需要优化,突出以生为本

1.语言正面强化

语言是传达信息、沟通师生感情、开启数学迷宫的一把“钥匙”。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语言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有时简单的一个问句,也能使整个教学环节更优化。

出示4幅学生在学习单上描的树叶图。

师:哪一个图描得比较好?为什么?

这一段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圈。本来以为学生会很快说出哪幅图不好,但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回答得不是很完整,老师就一直在引导学生说:“沿着树叶的边线画。”虽然这样教学效果也达到了,但是还是老师在引导,并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将学生错误的画法展现给学生,其实是种负面强化。过多的负面强化,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印象。课后反思后,只要老师换种问法,情况就会不一样。在第一个学生回答了“第四幅图比较好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呢?”这句话换成“你觉得它好在哪里?”这是一种正面强化,学生有可能会说“它描的边很好看!”“它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的。”简单的一句话,课堂上的回答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也能从这个正面强化中知道如何去描边线。这种正面强化,也是给了学生一个评判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说其他三幅图有哪些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说出来了。

教师语言的优化,能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境地,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多一些正面强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语言富有启发性

教师使用语言进行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在学生测量完时,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刚刚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方法?”“测量哪些图形的时候用尺子?测量哪些图形时可以用线量一量呢?”教师的这种启发性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整个测量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

3.教师语言的生成性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生成性因素,是老师上课前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恰巧可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怎么办呢?我想我们首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预设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其次老师在思想上对生成性的内容给予重视,及时感觉并针对其内容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领悟到了教师语言魅力的重要性。凝练而富有引导性的语言才能启发学生想象、分析、对比、归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建飞.小学数学预设与学生生成处理的点滴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3(31).

猜你喜欢
边线周长树叶
海岸水边线提取方法在GF-2卫星影像中的适应性研究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树叶的不同称呼
巧算周长
认识足球(六)
周长小诊所
小树叶等
象摸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