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功能方法研究

2016-05-14 10:12吴玲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9期

吴玲玲��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的重要性,中职教育各个科目,包括实训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功能。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方式方法,通过立足教材、活动引领、行为示范、细节拾遗、文化宣传等途径达到育人目的,成就德育人生。

[关键词]立足教材 活动引领 行为示范 细节拾遗 文化宣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116

在职业学校,语文课对所有的学生来讲是最容易接受的。要想更好地为学生“立一等品格”,便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情等,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功能,就其方式方法,笔者有几点思考,与众共勉。

一、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飞扬的诗情”“千古流芳一诗心”“理想之光”“心灵的歌吟”等等,是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单元名称,恰巧,这些单元都是诗歌单元。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从单元名称看,就有无限的德育资源。以下且以《寻梦者》为例。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揭示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对这一人生真谛的认识。本诗感情真挚深沉、艺术手法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教室里的学子不也是正在寻求理想、憧憬未来的知识分子吗?戴望舒的教诲多么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德育资源岂有浪费之理?

二、活动引领,实践感悟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我市创新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它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室”变成“学堂”,让教师退居“二线”,引导学生自由成长。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活动必不可少,利用学生活动渗透德育内容,无疑是一条捷径。且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活动环节“辩论反馈 情感体验”为例。

让学生辩论作者“人间如梦”的态度是消极颓废还是乐观积极。最后明确点出“人间如梦”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人生哲理的最高界定,是苏轼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针对有的学生缺乏理想抱负、虚度光阴的现象,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首先,以绝对的自信面对人生;其次,确定自己的目标,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三,珍惜时间和拥有的东西,向海伦·凯勒学习,把每一天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去奋斗,去享受成功。

三、行为示范,平等对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言简意赅地解说了教师的作用,然而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除了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品德了。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才是学生心向往之的偶像,没有德行,哪怕满腹经纶,也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德育熏陶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与学生平等对话,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电视上有一句广告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揭示的是环境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细节拾遗,常抓不懈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发现并抓住德育资源,将德育渗透课程教学成为一种常态。细节无处不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词语,都是值得我们利用的德育资源。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这些资源,更要恰到好处地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达到教育目的。

五、占领阵地,文化宣传

学校有学校的宣传阵地:宣传栏、家校通、网站、微信等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宣传阵地相对比较狭小一些,但是我们如果充分利用起来,也能取得德育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课,指导学生写有思想的作文,有思想的作文不仅能拿高分,更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中抒发自我,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化于心。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这一治国方略,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实施“以德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袁昊.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刘著.中学语文德育功能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