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双
[摘 要]分别从场地器材、教师素质、教育资源、社会观点等方面来谈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同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包括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把教育均衡化落到实处,改变观念、强化思想意识等。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64
“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谁都可以带体育课”如果你听到这些话题,无非是在说农村体育课的一些现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场地器材因素
近两年,很多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还是远远不能达到学生体育课的要求标准,有的学校只有几个球而已,其他的一些训练设施几乎为零。
2.教师职业素质
体育教师一直以来都被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当然这是人们对体育教师的片面认识,但是也不排除有极少数的体育教师思想境界不够高,存在一种懒惰的思想,看不起自己放纵自己。
3.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首先是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批好的、优秀的教师总是想法设法逃离农村,留下的大多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不太优秀的、没有门路的教师。
其次是学生的生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城市,家庭条件好的走了,学习成绩好的走了,留下了大多都是留守儿童。试想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学校的文化课都很难正常地开展下去,又何况他们眼中所谓的副科——体育课呢。
4.社会观念的因素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分数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植于国民的心中,人们总是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但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得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二、解决农村体育教学问题的策略
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体育器械也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2.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懂得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试想想哪个发达国家的教育不先进,这也是他们始终走在世界前头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提高个人的职业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3.把教育均衡化落到实处
在教育均衡化思想的指导下,想方设法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学差距,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缩小教师队伍的巨大差距。出台优惠的政策,让农村学校能够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让农村学校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学,也才会有吸引好的学生的资本。
其次加强城乡生源的均衡化。其实生源的均衡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好了自然会吸引优质的生源,有了优质的生源才会让农村学校有好的名声,才能够吸引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资源的均衡化与学生生源的均衡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我们相关的领导部门调整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让农村的体育教学有实质性的进步,
4.改变观念,强化思想意识
要改变行动就要先改变思想,只有思想改变了,才能彻底地从本质上完成改变。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我们要加强宣传体育课的重要性,通过网络、报纸、媒体以及各种各样的比赛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其实,作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肯下工夫做,就一定能把体育课上好,让学生喜欢,更让学生受益。
在全民健身的口号下,在党中央的“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活动中,在习主席的“足球进校园”的契机下,在全社会的关怀下,通过我们体育教师的努力,相信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