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2016-05-14 11:16方大春张凡
当代经济管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产业结构

方大春 张凡

摘 要:演结构调整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必然选择,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应该协调发展。文章借助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1~2013年的中国30个地区间的数据为样本测算出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省份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西地区。东部地区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优化人口结构,中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西部地区要精准定位、协调发展。

关键词:演人口结构;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F26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9-0054-07

结构调整是经济步入新常态必然选择,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应该协调发展。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其结构状况不仅是产业结构重要的要素禀赋,而且通过劳动力构成、素质和需求结构等层面影响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产生作用(周海生、战炤磊[1],2013)。曾经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性别失衡和人口空间分布失衡等问题出现,这显示了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剧烈变化并将继续变化着。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工作重点从扩大需求侧转向扩大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提高供给水平与质量,长期推动需求量增加,这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提高供给效率。本文将以耦合协调度作为切入点,探索我国近10年来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协调变化趋势,并探寻其原因。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大量学者围绕人口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富有见地的成果。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主要是从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等方面展开的。①人口城乡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城市化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空间移动,为产业结构变迁输送劳动力(Singelnann[2],1978;Messina[3],2004);另外,城市化也创造了需求,改变就业格局,这些都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孙久文、彭薇[4],2009)。②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劳动者年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任栋、李新运[5],2014),其中人口老龄化影响最为突出。人口老龄化通过劳动力供求和需求结构这两个方面对相关产业部门产生影响(Volz[6],2008);另外,人口老龄化会加速相关老年产业的发展(Annabi[7],2009)。③人口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技术吸收和引进(Acemoglu[8],2003;Ciccone and Papaioannou[9],2006)并且会诱使技术创新(Romer[10],1990),最终会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前提,决定了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程度和效果(靳卫东[11],2010)。产业结构对人口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对人口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人口教育结构的影响。①产业结构对人口城乡结构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导产业由工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这种产业结构的演变带来人口的空间移动,最终带动城市化的发展(Davis and Henderson[12],2003);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的上升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保证(陈立泰、刘艺[13],2013)。②产业结构对人口教育结构的影响。经济的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迁,需要高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人才,因此产业结构的演变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K.G.Manton[14],2008)。人力资本需求结构会随着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李晓嘉、刘鹏[15],2006),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的广度、深度、效率和效益(张其春[16],2006)。

以上文献,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研究两个系统之间内在关系的文章仅有零星的几篇(周海生、战炤磊[1],2013;梁树广[17],2015),主要研究两者之间机理关系,没有基于定量分析。本文以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基于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研究探讨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耦合协调关系。

三、实证分析

以中国大陆30个地区(西藏因数据不全,未纳入考察样本)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按照上述步骤,首先测算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再一步计算出耦合协调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口结构综合指数和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大致相当,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两者之间差距最大。中部地区的人口结构综合指数整体高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中部未来发展具有广大潜力。

从表4来看,除北京和上海之外,其他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普遍不高。从均值(0.5925)来看,2001~2013年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勉强协调阶段。为了更形象把握各省市协调度变化趋势。基于表3数据,运用ARCGIS10.2软件从2001年、2007年、2013年3个时间节点绘制协调度变化趋势地图(见图1~图3),再给出2001~2013年平均协调度地图(见图4)。

从图1~图4来看,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间耦合协调度总体趋好,但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遥遥领先中部和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这表明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程度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全国层面协调度与东中西地区差异与变化特征,绘制图5。

从图5可以看出,从2001~2013年这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表明中国的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匹配中,其效果是越来越好。东中西3个区域的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轨迹基本类似,都是逐年上升。从平均增速来看,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增速。

四、结论与建议

以2001~2013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数据标准化—指标赋权—建立综合水平指数—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最后得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论如下:

第一,从地区角度来看,除北京和上海外,中国其他地区之间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在轻微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这4个区间内。从纵向来看,耦合协调度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不同的特征,导致了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异性。

第二,从时间趋势上来看,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水平虽不高,但是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我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正在处于不断匹配过程中,匹配的情况越来越趋好。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西部地区要精准定位、协调发展。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综合指数,两者协调指数来看,都低于东中部地区。这说明西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素质低,而且两者又不协调。这主要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处于经济发展“外围”地位,导致人口外流,参与东中部地区,产业处于低端,被锁定产业价值链低端。在对西部地区经济扶植时,要精准定位,按照地域特点、发展对应产业;按照产业结构特征,提升人口素质。

第二,中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部地区人口结构素质高于产业结构素质特征,中部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加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战略要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第三,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优化人口结构。东部地区人口结构素质与产业结构素质都高于其他地区,但协调度增速却低于中西部地区增速,特别在2011年以后有明显下降。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受到更大冲击,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如单方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产业结构与人口结构之间不协调。这需要东部地区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要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参考文献]

[1] 周海生,战炤磊.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与协调思路——以南京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2):107-110.

[2] Singelnann J. The Spect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 Seventy Industriliaed Countries,1920-1970[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83(5):1224-1234.

[3] Messina J. Institutions and Service Employment Panel Study for OECD Countries[Z].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2004(3):320.

[4] 孙久文,彭薇.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J].江淮论坛,2009(6): 28-35.

[5] 任栋,李新运.劳动力年龄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人口与经济,2014(5):95-103.

[6] Volz,U.B. Aging Labor Supply and Consumption-sectoral Effects of Demographic Change in Germany [R].Conference Paper Presentedat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n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Helsinki,Finland,2008.

[7] Annabi,N.,M., Fougère,S.Harvey. Inter-temporal and Inter-industry Effects of Population Age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Assessment or Canada[J].Labour,2009,23 (4): 609-651.

[8] Acemoglu,Daron. Patterns of Skill Premia[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3,70(1):199 -230.

[9] Ciccone,Antonio, Elias Papaioannou. Human Capital,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and Growth[Z].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623, 2006.

[10] Romer,Paul M. 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0): 71-102.

[11] 靳卫东.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动态匹配效应——就业、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评述[J]. 经济评论,2010(6):137-142.

[12] Davis J C,Henderson J V.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3,53(1):98-125.

[13] 陈立泰,刘艺.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3(8):61-66.

[14] K.G.Manton. Population and Labor Force Aging,Effect 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azil,Russia,India and China [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Health, 2008.

[15] 李晓嘉,刘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59-63.

[16] 张其春,郗永勤.区域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6(8):16-18,52.

[17] 梁树广.供需双重视角下人口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理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7):133-138.

[18] 陈斌.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及其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0):53-57.

[19] 朱江丽,李子联.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75-82.

[20] 王鹏,高妍伶俐. 居民消费支出视角下区域政策、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3(6):42-47.

[21] 刘铠豪,刘渝琳.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来自人口结构变化的解释[J].经济科学,2014(3):5-21.

[22] 骆永民,樊丽明.中国农村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的空间特征[J].管理世界,2014(9):58-76.

[23]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24]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31.

[25] 杨宇.多指标综合评价中赋权方法评析[J].统计与决策,2006(13):17-19.

[26]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76-82.

[27] 逯进,郭志仪.中国省域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演进[J].人口研究,2014(6):40-56.

[28] 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0-17.

[29]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10):1299-1307.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城镇化与耕地非农化空间特征及协调关系研究
能源—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